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2018级高一年级(上)第三次强化训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8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的相同之处以及国民政府抗战实际做法上的失误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中国抗战的特点。(仅供一层次学生作答)

2.单选题(共13题)

2.
有学者认为,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兼顾公平”的同时,也注重“效率优先”。下列施政措施体现克利斯提尼注重“兼顾公平”的是(  )
A.按地缘部落进行选举(改革五百人议事会)B.组建“十将军委员会”
C.制定“陶片放逐法”D.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3.
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一规定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
C.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D.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
4.
1694年威廉三世组成第一个辉格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党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后,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选举结果影响组阁
B.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C.议会对内阁没有制约权
D.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5.
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确定先邀请国民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在适当地点商讨建立联合战线的各项具体事宜。这主要说明
A.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基本建立
B.中共民主联合战线的思路清晰
C.党团组织是联合战线的主要对象
D.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基础已经具备
6.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材料表明
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D.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
7.
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
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
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
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
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
8.
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这反映了清政府
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
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
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
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
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某次会议决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此后发动的“武装起义”
A.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统治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D.宣布政权全部归苏维埃
10.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1.
有史学家认为:在对外关系上,“中共新政权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列强采取了强硬的姿态”。以下哪一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点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
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这说明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13.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C.宣告“冷战”开始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14.
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日本的这种追求
A.改变了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
C.冲击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