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8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简答题(共1题)

1.
简要回答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要点:时间、战争、条约名称、简要影响

2.单选题(共27题)

2.
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所反映的内容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查士丁尼法典
3.
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时的执政官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柏拉图
4.
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不允许哲人和学者遁入山野,必须参加公民大会,不允许公民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同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受到惩罚。据此可见,古代雅典
A. 重视民主平等 B. 必须人人参政
C. 强调法律至上 D. 公民缺乏个人自由
5.
《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
A.意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
C.强调调节社会经济纠纷
D.无法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6.
以下不属于促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因素是
A.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的斗争
B.共和国的诞生
C.贵族们的要求
D.保民官的强烈要求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及时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这一规定属于
A. 同态复仇
B. 人人平等
C. 严刑峻法
D. 刑事责任
8.
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首相拥有行政权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9.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10.
下表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1邦联条例》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1.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的掌权者们,不仅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而且反对民主共和制,同时又颁布压制群众的法令——《勒霞白列法》。”由此推断该掌权派别属于
A.保皇派
B.君主立宪派
C.民主共和派
D.民主激进派
12.
(加试题)学者评论19世纪欧洲某部宪法时说,“一俟君主派得势。只要将这部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一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一变为贵族院。显然,这是共和派、君主派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订的临时性宪法。”下列属于这部宪法内容的是
A. 总统任期4年,权力极大
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内阁
D.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13.
17世纪末,英国某刊物评论某政治事件说:“君主主权原先是上帝赐予的,现在则被认为是人民授予。”此评论主要针对的是
A.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统治
B.责任内阁最终剥夺了君主权力
C.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权力
D.《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14.
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 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 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 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 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15.
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退出英国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三权分立实际作用有限
C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资产阶级民主具虚伪性
D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A. A
B. B
C. C
D. D
16.
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确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B. 确立联邦制
C. 否定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D.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17.
武昌起义的最初发动者是
A.保路同志军
B.湖北新军
C.农民军
D.工人
18.
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为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9.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无穷”的是
①建立租界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开设工厂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
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口岸示意图》。图中开放最北和最西口岸的对应条约是

A.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2.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3.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记载,“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此材料表明
A. 自由通商 B. 奖励科技 C. 兴办学馆 D. 开办工业
24.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是最终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船坚炮利
B.战略战术失误
C.社会制度落后
D.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25.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26.
1895年l月14日《申报》上说:“从来治国之道,有因有革。盖道无往而不复,法历久而必变”此言论
A.代表了洋务派认知状况
B.说明国人从酣睡中猛醒
C.主张仿效日本进行变革
D.对瓜分狂潮保持警惕心
27.
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 ”,“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 )
①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 ②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④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
28.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下列对材料涉及的中国官吏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B.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
C.鸦片战争前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D.鸦片战争时期仍“极为优越”

3.选择题(共1题)

29.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