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7年12月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84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35万余项,一晌约15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妻李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
材料二圈地的现象很早就在英国发生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速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早从工商业较发达的东南部农村开始。地主贵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来圈占小佃农的租地和公薄持有农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和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有关圈地的法案,共批准圈占269万公项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英圈地运动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中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千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秋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海湾战争对现代战争带来的启示影响。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晋南北朝(220一589)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一时期,道教经过分化与改革,使道教从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发展为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教义、戒律、科仪和教会组织的成熟宗教,并由早期民间宗教团体逐渐转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东晋的葛洪(284~364或343)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有多种方术的包罗万象的重要著作。”
东晋的葛洪一生成就很多,其著作主要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在《抱朴子·内篇》中他还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葛洪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官方化的时代背景。

2.单选题(共6题)

4.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公民大会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实际上国家的最高权力为贵族所控制,公民只能就贵族的提议进行投票表决。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实行改革,由公民组成的五百人会议取代了贵族会议,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这一变化反映了
A.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
B.五百人会议是最高权力机构
C.贵族权力在雅典政治中被清除
D.雅典民主程度已大幅度提高
5.
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A.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
C.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
6.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局召开江口会议,讨论中央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提出红军应集中力量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地形条件比较有利的赣东北方向发展,然而中央局多数人坚持临时中央的主张,力主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这表明当时:
A.中共中央失去共产国际指导
B.中共中央内部存在路线分歧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深入人心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尚未成立
7.
晚清诗人黄遵宪的名篇《今别离》中写到:“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人所述现象发生于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
8.
某学者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是想把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儿人情味,少一点儿神圣性;多一点儿尘世色彩,少一点儿天国气味。”他们所发动的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清教徒运动
9.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