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古者诸侯世国(注-世代享有封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注-地位低下却有才的人)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依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
英国送了一个国王上断头台;法国和后来的俄国,两次大革命,两个统治的家族都全部“牺牲”;美洲新大陆,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实验——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完全由人民自己平地起楼台,组织而成的新的国家。
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因此国家权力的运作,也不能再以过去封建体制下君臣主从的关系来界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此提供证据。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将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辛亥革命不仅值得中国人永远感念,而且很值得中国人好好总结,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成为全人类不战的典范,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人的心力和智慧。
——马勇《革命》
(3)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古者诸侯世国(注-世代享有封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注-地位低下却有才的人)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依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
英国送了一个国王上断头台;法国和后来的俄国,两次大革命,两个统治的家族都全部“牺牲”;美洲新大陆,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实验——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完全由人民自己平地起楼台,组织而成的新的国家。
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因此国家权力的运作,也不能再以过去封建体制下君臣主从的关系来界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此提供证据。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将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辛亥革命不仅值得中国人永远感念,而且很值得中国人好好总结,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成为全人类不战的典范,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人的心力和智慧。
——马勇《革命》
(3)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2.
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回答下列问题。
据文献记载,宋代海船以载重6 0——120吨左右者居多,载重300吨左右者亦不少,此外还出现一些载重600吨左右的大海船。宋代造船数量亦相当可观,每年仅明州和温州造船便在六百艘之上。此外,船上还有抛泊、驾驶、 起旋、转帆、测深等部件,设备齐全,安全可靠。这时,指南针的使用更先进,更广泛。为了使指南针有固定的装置,罗盘的雏形诞生了。到了十三世纪,罗盘导航已成了航海的唯一依据。出洋航海“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凭借这些有利保障,宋代外销瓷才得以完整无损地如期抵达各国。
——戴鸿文《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瓷器外销的条件。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曼切斯特商会主席致信外交大臣巴麦尊(V.Palmerston):“中国人不用任何机械去帮助体力劳动,纱布品质恶劣。尽管中国人勤劳耐苦,劳动价格低廉,其成本总远在我们所能供应他们的成本之上,因为我们是用机械技巧帮助劳动的。……在这次对华交涉中,……我迫切地恳求你……注意到将来 (对华贸易) 可能扩张的程度。中国那庞大的人口,并且一般也是穿得很好的人民,是能够成为我们制造品之最最重要的大量消费者的。”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输入英国原棉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据文献记载,宋代海船以载重6 0——120吨左右者居多,载重300吨左右者亦不少,此外还出现一些载重600吨左右的大海船。宋代造船数量亦相当可观,每年仅明州和温州造船便在六百艘之上。此外,船上还有抛泊、驾驶、 起旋、转帆、测深等部件,设备齐全,安全可靠。这时,指南针的使用更先进,更广泛。为了使指南针有固定的装置,罗盘的雏形诞生了。到了十三世纪,罗盘导航已成了航海的唯一依据。出洋航海“全凭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凭借这些有利保障,宋代外销瓷才得以完整无损地如期抵达各国。
——戴鸿文《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瓷器外销的条件。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曼切斯特商会主席致信外交大臣巴麦尊(V.Palmerston):“中国人不用任何机械去帮助体力劳动,纱布品质恶劣。尽管中国人勤劳耐苦,劳动价格低廉,其成本总远在我们所能供应他们的成本之上,因为我们是用机械技巧帮助劳动的。……在这次对华交涉中,……我迫切地恳求你……注意到将来 (对华贸易) 可能扩张的程度。中国那庞大的人口,并且一般也是穿得很好的人民,是能够成为我们制造品之最最重要的大量消费者的。”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输入英国原棉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3)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 (共33题)
6.
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的一击”的国家是
A.美国 | B.日本 | C.英国 | D.法国 |
8.
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
B.产品上交国库 |
C.奖励技术发明 |
D.开设新式学堂 |
11.
阅读下面1941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参战情况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日军占领了整个中国的版图 |
B.中国抗击日军人数比世界各国抗击法西斯人数都多 |
C.所有中国人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①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①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6.
宋人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辗转赈粜,以规厚礼,父子相袭,老于风波,以为常俗。”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①粮食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兴起
①粮食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7.
明洪武十九年,太祖谕户部臣曰:“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维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④使更多的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①有利于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维护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④使更多的商业资本流向土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
据记载,19世纪中期,由于外国商人到江苏江阴县收购生丝,人们扩大了桑树种植。外国商人在广东收购生丝,促使人们把稻田改成桑田。湖北黄冈县的烟草种植业由于经广东外销而扩张。由此可知
A.农民放弃种植粮食 |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D.列强已经完全占领中国市场 |
21.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改革开放时期 |
B.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新中国成立初期 |
D.经济特区、互联网——“大跃进”时期 |
22.
阅读下表,促使上海等沿海城市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有
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一带一路”创意的提出
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 2001年 | 2003年 | 2005年 |
上海 | 4950.84 | 6180.74 | 9154.19 |
大连 | 933.12 | 1254.66 | 2152.23 |
天津 | 1826.27 | 2172.04 | 3697.62 |
青岛 | 700.75 | 910.06 | 2695.82 |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一带一路”创意的提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3.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4.
某位科学家阐明的基本定律成为所有力学的基本出发点。他还用万有引力解释了潮汐现象,他的理论还导致了后来一系列天文学的新发现。下列属于该科学家著作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物种起源》 |
C.《天演论》 |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27.
一本农业著作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内白皮黄,煮食,蒸亦可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这本农业著作应为
A.《汜胜之书》 | B.《齐民要术》 | C.《农书》 | D.《农政全书》 |
28.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
B.进化论 |
C.经典力学 |
D.相对论 |
35.
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该绘画流派是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印象主义 | D.现代主义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