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反映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例子,分析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背景。
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密约》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反映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例子,分析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背景。
2.单选题- (共16题)
2.
克里斯提尼改革被认为是雅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下列措施属于克里斯提尼政革的是
A.成立四百人会议 |
B.设立陪审法庭 |
C.废除债务奴隶制 |
D.重划行政选区 |
3.
《十二铜表法>的第二表第二条规定:“患重病,或者定好了与外邦人审理案件的日期,如果遇到这些障碍之一,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邦人的民事案件优先审理 |
B.外邦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
C.《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 |
D.《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主 |
4.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邦国 | 普鲁士王国 | 巴伐利亚 | 萨克森 | 符腾堡 | 巴登 | 黑森 | 梅格棱堡—许威林 |
票权 | 17 | 6 | 4 | 4 | 3 | 3 | 2 |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
B.普鲁士在帝围拥有特殊的地位 |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5.
1789年《人权宜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 |
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
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 |
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 |
6.
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
B.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
C.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
7.
在当代的宪法观念和实践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最典型的参照物之一,用以概括一般的、普遍的、优良的宪法体制。下列属于该宪法内容的是
A.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
B.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
C.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作用小 |
D.内阁由总统经众议院同意后任命 |
9.
1940年6月,蒋介石派遣宋子文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赴美接洽美援。到1941年4月1日,共争取到美国三笔合计1.2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反映出当时
A.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战场吃紧 |
B.官僚资产阶级趁机聚敛财富 |
C.反法西斯同盟之间通力合作 |
D.国民政府寻求支援坚持抗战 |
10.
下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
(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道)
期目 | 标题 | 主要内容 | 倾向性 |
1949.1.10 | Sugar—CoatedPoison | 蒋介石期待和平 | |
1949.1.10 | NOWthattheKettleISOurs | 共产党将进入北平,如何治理北平 | △ |
1949.1.24 | High—FlyingTerms | 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上,共产党设定期限 | △ |
1949.4.18 | CityofVictory | 同共两党和谈失败 | △ |
1949.4.25 | Ultimatum | 共产党放弃和平,选择战争 | △ |
1949.6.27 | Window—Drcssing | 共产党推行民主政治 | ▲ |
1949.7.18 | AFewTruths | 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 | △ |
(注:国民党正面报道;△共产党负面报道;▲共产党正面报道)
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 |
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 |
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
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 |
11.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3.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
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
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 |
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
14.
周恩来指出:“(对之前的)外交政策以不承认为好,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要观察,根据需要将来再说。总的观念是百年来受压迫,现在站起来了。应该有这样的气概。”新中国初期体现周恩来这一思想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不结盟 |
15.
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多极化趋势明显 |
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 |
C.秩序混乱且多变 |
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
16.
下面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
C.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
D.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