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7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图1、图2: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

材料二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1)制定“陶片放逐法”的古代雅典改革家叫什么?他的改革有何重要作用?
(2)材料二中画线“民主”的含义是什么?并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2.
如何选择合格的人才作为官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既关系到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国家的平稳与政权的安危,古今中外都对此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古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耀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别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体剩余部分留作己用。…….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务王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不独立性》
材料四
美国的官员监督采取了一种新形势,如下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与唐选官制度的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权利运作的主要特点。
3.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1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有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单选题(共20题)

5.
下列不能恰当表现德国皇帝和议会的关系的是:(图B中对话是:“太不象话了,家务活你连手指也不动一下!”“毛茜,你看,我动了。”)( )
A.
B.
C.
D.
6.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其“收效”主要体现在()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7.
伏尔泰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开明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A.议会的出现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通过革命处死国王
8.
2012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罗姆尼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B.主持国会工作
C.行使最高司法权D.掌握最高行政权
9.
1860年英法联军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英国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的船只装货。下列何者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年时,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毋须再替外人卖命
C.西方列强一连串的侵略中国,激发了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苦力不愿为敌效力
10.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 )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11.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12.
下图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太原会战
1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引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首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B.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
C.“天翻地覆”是指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4.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B.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
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15.
某课题小组在探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政权
C.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开国大典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6.
1971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00周年,我国为纪念百年前的这一段光荣岁月,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下列有关发行纪念邮票的理由,准确的是
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的一次斗争
C.巴黎公社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7.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复查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告官所能依据的法律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③《行政复议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18.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19.
2007年6月15日,外交部长杨洁簇曾说,该组织成立6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组织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广泛认同,成为国际间发展关系的准则。杨部长所说的“该组织”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八国集团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0.
图6、图7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照片,它们反映的情形共同表明
A.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21.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22.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23.
克林顿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一一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应以“扩展战略”取代“遏制战略";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一一建立“一个政治和经济自由、人权和民主制度健康发展的稳定而安全的世界”,为此“美国的领导是必不可少的"。这说明。
A.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布什否定了克林顿的对外战略
C.美国完全放弃了遏制共产主义的思维
D.美国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24.
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如,二战后“西方”的概念其内涵是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