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7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民主制,上院成员主要楚贵族,下院的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辉格党提出的改革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包括降低选举资格和调整选区两个方面的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西方许多***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的历史背景。
(2)根捃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等。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Ernest Bevin)照会周恩来外长,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的政府,表示愿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互换外交代表,同时撤销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承认,终止与其“外交关系”。但是,英国仍在台湾淡水保留领事馆,和台湾地方当局维持事实上的关系。
材料二英国政府之所以顶住美国的压力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英国在华利益居西方列强之首,而战后英国实力地位削弱,在国际竞争中居不利地位,通过承认新政权来保持在华既得利益与发展中英贸易是英国工党政府对华政策的优先考虑;其二,香港在战后英国远东政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在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政权控制中国大陆之后,耍维持其稳定繁荣,离不开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作;其三,根据英国外交惯例,“如果一个政权得到大部分居民的认同,有效治理着一个国家,并有长远的前景,就应该予以承认”;其四,承认新中国不仅有助于把中国融入国际体制,削弱其孤立倾向并减少其对苏联外交和经济的依赖,而且有助于英国争取以印度为代表的主张承认新中国的亚洲舆论的支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友珍《走向半外交关系: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谈判》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年代英国对华态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4.
克里斯提尼改革被认为是雅典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民主化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下列措施属于克里斯提尼政革的是
A.成立四百人会议
B.设立陪审法庭
C.废除债务奴隶制
D.重划行政选区
5.
《十二铜表法>的第二表第二条规定:“患重病,或者定好了与外邦人审理案件的日期,如果遇到这些障碍之一,承审员、仲裁员或被告应另日诉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邦人的民事案件优先审理
B.外邦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主
6.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邦国
普鲁士王国
巴伐利亚
萨克森
符腾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票权
17
6
4
4
3
3
2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普鲁士在帝围拥有特殊的地位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7.
1789年《人权宜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
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
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
8.
1742年2月,英国首相辉格党人沃波尔遭到议会多次否决后被迫辞职,但原内阁绝大多数阁员继续留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辉格党丧失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
B.议会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集体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尚未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9.
在当代的宪法观念和实践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最典型的参照物之一,用以概括一般的、普遍的、优良的宪法体制。下列属于该宪法内容的是
A.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B.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作用小
D.内阁由总统经众议院同意后任命
10.
鸦片战争后,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A.开放天津
B.开设工厂
C.协定关税
D.公使驻京
11.
1940年6月,蒋介石派遣宋子文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赴美接洽美援。到1941年4月1日,共争取到美国三笔合计1.2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反映出当时
A.防御阶段国民政府战场吃紧
B.官僚资产阶级趁机聚敛财富
C.反法西斯同盟之间通力合作
D.国民政府寻求支援坚持抗战
12.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
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
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15.
周恩来指出:“(对之前的)外交政策以不承认为好,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要观察,根据需要将来再说。总的观念是百年来受压迫,现在站起来了。应该有这样的气概。”新中国初期体现周恩来这一思想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16.
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多极化趋势明显
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
C.秩序混乱且多变
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17.
下面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C.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D.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
18.
1981年9月21日,美国之音的副台长尼古拉德斯在讲话中说:“我们应当破坏苏联及其卫星国的稳定,促进它们的人民和政府之间产生摩擦……”。此前,该电台的某官员声称“他不是在搞广播,而是在于革命”。美国政府公开支持美国之音广播的主要目的是
A.以和平方式促使苏东裂变
B.展示美国的文化影响力
C.遏制国内的共产主义势力
D.试图瓦解社会主义阵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