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9782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简答题(共1题)

1.
一百七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为探索人类理想社会,曾提出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中国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推动世界政治进步有何积极意义?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是什么?
(4)当今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全球治理和文明进步。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当代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请你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2.判断题(共3题)

2.
下图生动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灌溉的场景,其中所示的灌溉工具在我国唐朝已经出现。
3.
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3.材料分析题(共1题)

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
(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4.单选题(共20题)

6.
《西方文明史》在论述雅典民主政治时写道:“他的主要贡献是推行依地区而非依氏族联盟选举执政官的制度。”他的这一贡献
A.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B.奠定了四百人议事会的公民基础
C.使得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7.
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这一事件后,英国
①责任内阁开始出现
②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
③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④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
下图漫画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蒙着双眼,手提一个天平,天平的一侧放着“美国宪法”,另一侧坐着杜鲁门总统,载有宪法的一端显然更有分量。该漫画反映出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C.总统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
D.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
9.
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许英商任意与华人贸易,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这一“条约”
A.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D.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
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11.
“在私有制消灭后,党内部分同志错误地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为此,党中央
A.通过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制定1954年宪法,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D.将政协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2.
1987年11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
A.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C.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D.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3.
下图是某高二学生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的封面照。结合封面照推断,书名最有可能是:
A.《中美关系史》
B.《战后中日关系史》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D.《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4.
下图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上的这一瓷器品种成熟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5.
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16.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17.
下列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8.
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目的是
A.解决民用企业困难
B.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C.筹集军事工业资金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9.
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占进口商品总值的百分比(%)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1893
8.4
91.6
1903
15
85
1910
17.6
82.4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
20.
“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A.苏格拉底
B.马丁•路德
C.康德
D.卢梭
21.
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B.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
C.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D.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
22.
2017年9月29日,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理论的应用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量子论的创立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C.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D.有力挑战了西方的封建神学创世说
23.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A.魏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李大钊
24.
孙中山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制具体表现在,中日‘二十一条’所载,几乎国家尽归其掌握。此显系民族主义未达目的所致。”此后,孙中山将“民族主义”发展为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5.
“他们描写的理想,是在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基础上幻化出来的,他们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最符合上述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