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简答题- (共2题)
4.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份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0 | 27.5 | 51.0 |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材料四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
(1)从经济的角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5.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
(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被认为是一场“文化的新生”,其实质是什么?
(3)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天赋人权在、自由平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4)启蒙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鼓舞欧亚人民的革命活动的?启蒙运动也推动了北美独立,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的思想主要受到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其代表作是什么。
(1)分别写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
(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被认为是一场“文化的新生”,其实质是什么?
(3)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天赋人权在、自由平等。此外他还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
(4)启蒙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鼓舞欧亚人民的革命活动的?启蒙运动也推动了北美独立,1787年宪法中三权分立的思想主要受到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其代表作是什么。
3.材料分析题- (共1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0年代,这一思想发展后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指导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哪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一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重点围绕哪些重要问题做出了回答?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0年代,这一思想发展后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何指导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为中国民主革命提出了什么具体的革命理论?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哪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材料三反映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哪一重大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一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重点围绕哪些重要问题做出了回答?
4.单选题- (共21题)
7.
“(古代雅典)公民通过公众法庭和陶片放逐法,监督政府官员,杜绝贵族和官员享有特权,维护多数公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精神。”材料提及的政治状况始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
B.梭伦改革时期 |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
D.伯利克里时期 |
8.
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英国政治活动中符合这段话含义的是
①圈地运动的开展
②“光荣革命”的进行
③《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1832年议会改革
①圈地运动的开展
②“光荣革命”的进行
③《权利法案》的颁布
④1832年议会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9.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国民政府覆灭 |
10.
学者魏斐德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评价太平天国构建的新社会:“与其说新社会同化了旧社会,不如说它其实是被后者同化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最主要在于
A.未能联合手工业者和产业工人 |
B.未能实行近代化改革 |
C.在旧社会中试图去构建新社会 |
D.属旧式农民战争范畴 |
1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
《日本人的满洲梦》一文中提及“18日晚22时许,暴戾之东北军在沈阳北大营以西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与我前来之一部发生冲突。据报告,沈阳独立守备第二大队正向现场出动。”据此可知该事件
A.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
B.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到抗战阶段 |
C.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
D.揭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
14.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15.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求同存异” |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16.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17.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
18.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A.成了“世界工厂” |
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
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
19.
有学者曾大力提倡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据此,该内容出自
A.《孔子改制考》 |
B.《变法通议》 |
C.《文学改良刍议》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20.
美学家蒋勋在评价西方某一文化运动时写道:“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以下属于该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普罗塔戈拉 |
B.薄伽丘 |
C.伏尔泰 |
D.牛顿 |
22.
下图为张亮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资料时看到的某书的部分目录。该书的出版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
B.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
C.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
D.促进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
23.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李大钊通过这些文章
A.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B.宣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 |
C.肯定了苏联的建设成就 |
D.提倡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
24.
***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该论述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C.《论十大关系》 |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25.
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D.“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
26.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六十年代出版了《数理化专业中等教育自学丛书》,在1977年多次再版发行,深受广大青年喜爱。该书再版
A.贯彻了党的“双百方针” |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C.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人才需要 |
D.符合了“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
27.
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应运而生。与这一新思潮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 |
B.![]() |
C.![]() |
D.![]() |
5.选择题- (共3题)
28.
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 人物 | 历史贡献 |
A | 牛顿 | 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 |
B | 拿破仑 | 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顶峰 |
C | 卢梭 | 三权分立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
D | 伯利克里 |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简答题:(2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