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7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材料三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美国的外交“新规”反映了什么?

2.单选题(共15题)

3.
古代希腊人认为: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4.
《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5.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制定了《凡尔赛和约》。但是,此和约却没有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结果美国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据此可知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6.
要想成为英国首相上台执政,需要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个人所在党内竞选获胜
③所在党参加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7.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
8.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宣传西方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制度层。人们开始思索中国为什么落后。这种思索说明: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促使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9.
中国的抗日战争由原来的“八年抗战”改称作“十四年抗战”。这种更改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观和阶级立场的变化
B.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C.更全面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D.历史研究立足点的变化
1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两次转移的标志性会议是指:
①八七会议    ②遵义会议
③中国共产党“七大”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步:第一步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步从理论到实践;第三步从理想到现实。其中“第二步”是指: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20世纪以前,人类的近代化历程被称为资本主义化。这一格局被打破开始于: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
13.
1954年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
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
14.
我们把新中国外交总结为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一大片”;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后“一个点”。其中,80年代以后的“一个点”是指:
A.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外交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外交D.以发展中国家为核心的外交
15.
二战后,对两极格局构成冲击的因素包括(  )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中国的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 表明了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 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 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7.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打倒偶像和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