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整理自雅典相关改革
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指出根据材料一中“最高权力机构”指什么,分析材料中公民享有这些权利给雅典城邦带来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整理自雅典相关改革
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指出根据材料一中“最高权力机构”指什么,分析材料中公民享有这些权利给雅典城邦带来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指出材料一周恩来讲话的时间,材料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一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摘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指出材料一周恩来讲话的时间,材料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单选题- (共29题)
3.
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
C.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
D.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
4.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
5.
《十二铜表法》第3表载: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这表明
A.债权人具有任意裁量权 |
B.债务人可以不偿还债务 |
C.该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D.该法强调担保人的作用 |
6.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里的第三次征服应该是强调
A.和平的重要性 |
B.先进的社会文明征服了世界 |
C.罗马法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 |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间与地域的永恒价值 |
7.
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偶像。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
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 |
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 |
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
8.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衰败选邑”的代表权,增加了43个新市镇的议员名额,8个属于伦敦城中的新市镇,28个属于新兴工业城市。其中包括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等棉纺中心、冶铁中心、毛纺中心终于在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中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由此说明
A.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
B.资产阶级取代了贵族势力 |
C.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
D.议员资格由地位转向财产 |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规定
A.约束了总统权力 |
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 |
C.清除了奴隶制度 |
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 |
10.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
11.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12.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
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
14.
下表反映了1928—1930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
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
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
15.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
16.
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故称之为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
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 |
C.历史结论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 |
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
18.
《资政新篇》中说:“凡于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通知,以示交好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
A.洪仁玕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理念 |
B.太平天国摒弃“天朝上国”外交思想 |
C.《资政新篇》着重解决了外交问题 |
D.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列强支持 |
1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
词句“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所描写的历史事件
A.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 |
B.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批骨干 |
C.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
D.促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
21.
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的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规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上述改变主要因为
A.中共策略的灵活调整 |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C.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
D.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
23.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4.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D.村民选举制度 |
25.
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27.
1954年1月15日,***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 |
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 |
C.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 |
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 |
29.
1949年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另起炉灶”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0.
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
31.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
3.选择题- (共5题)
32.《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33.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34.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