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 正如美国宪政评论家所说:“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 正如美国宪政评论家所说:“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立的四种主要决策实体(众议院、参议院、总统、最高法院)中,民众只有权选一种。其他三种的选举至少要两度远离民众控制。根据1787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
——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材料二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的前面作为第二章,以示重视公民权利的意见。但当时因为有许多人不同意而未成现实。时间过了28年,我国经历了摧残人权的“十年浩劫”之后,因而在现行宪法的起草过程中,当又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时,终于顺利地被接纳了。再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公民权利自由的内容同宪法《总纲》第2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每个人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监督权以及其他的一系列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使,那么,所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将无从谈起。既然公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乃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础,所以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作第二章,紧接宪法《总纲》,这无论在实质上或者在逻辑上都是恰当的。
——许崇德《我国宪法是人民权利保障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权力的分配与运行机制所遵循的原则及其体现出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宪法是怎样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民主制度的共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者赵立行在《世界文明史稿》中指出:“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
请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 学者赵立行在《世界文明史稿》中指出:“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
请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 (共25题)
3.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
4.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
B.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
C.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
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
5.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行宫,视线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就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后来磨坊主一纸诉讼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结果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把那磨坊盖起来。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由此说明
A.德意志事实上承认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B.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帝无实权 |
C.德意志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D.德意志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健全的国家 |
6.
“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7.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当时英国内阁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8.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
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
9.
1938年,美国生活杂志曾报导:“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小城镇很多,今天又增加了苏鲁地区一个小城镇的名字。这里发生的战争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日本现代陆军自创建以来在海外战场遭到的第一次重创”。这个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0.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中国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
B.允许西方人来华传教游历 |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
D.甲午战争后放弃宗藩朝鲜 |
11.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
12.
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调查起,“四万万”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直至1953年6月30日24时,601938035这是新中国经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这次人口普查有利于
①了解基本国情,开展经济建设
②配合首次普选,提供选民数据
③节制人口数量,提升经济水平
④控制人口迁徙,扩大公社规模。
①了解基本国情,开展经济建设
②配合首次普选,提供选民数据
③节制人口数量,提升经济水平
④控制人口迁徙,扩大公社规模。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3.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 企业 | 年增长率(%) | 合同金额(亿美元) | 年增长率(%) |
1991 | 1735 | 57.3 | 13.90 | 54.6 |
1992 | 6430 | 270.6 | 55.43 | 298.7 |
1993 | 10945 | 70.2 | 99.03 | 79.9 |
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
14.
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15.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6.
对于冷战原因的分析,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也有学者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
B.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中的利益之争 |
D.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
17.
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A.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
B.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
C.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D.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
18.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华盛顿流传着许多有关“末日旅馆”和“莫斯科幽灵部队”的传闻,其中“末日旅馆”是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世界爆发核大战时的最后避难所,“莫斯科幽灵部队”是幻想中的军队。这表明当时
A.美苏主导的两级格局瓦解 | B.世界形势趋于紧张和动荡 |
C.美苏双方处于敌对的态势 | D.主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
19.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
B.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
C.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
D.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
20.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从深层次上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
B.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
C.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21.
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逐渐落后 |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
22.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23.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
B.手工业发展的程度 |
C.经济形态的差异 |
D.资本积累的程度 |
24.
汉武帝时代的理财名臣桑弘羊主张“开本末之途”,“农商工师,各得所欲……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据此可知他主张
A.国家发展经济应本末并重 |
B.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 |
C.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
D.以商业方式经营农业 |
25.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制,三餐制最早是周王的特权,到战国时贵族大多实行三餐制。隋唐时期,三餐制在民间普及。但直至清末,两餐制的传统仍在北方部分地区保留。这反映了古代饮食制度
A.受物质条件与社会习俗制约 |
B.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
C.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
D.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
26.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时令 |
B.尊重自然规律 |
C.重视历法指导 |
D.强调精耕细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