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有人曾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東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啊,一个民族要想日子过的好一点,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勇于创新,方能推动本民族的进步发展,古今中外的历史莫不证明了这点。如隋唐,统治者借政权新立实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中国走向繁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少。古代雅典,先后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繁荣;16世纪后,长期处在欧洲文明老少边穷地区的英国,抓住机遇,进行改革,一跃成为世界残国。
——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晓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历史机遇与制度创新”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晓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外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历史机遇与制度创新”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中国仿照西方模式,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于外交事务非常重视,并借鉴法国体制设立秘书处、外政司、商务司、编译司等机构。第一任外交总长为陆徽祥。任命职业外交家陆徽祥掌管中国外交事务,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改革,顺应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潮流。陆早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法文,外交知识丰富。回国出任外交总长后,陆徵样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锐意改组外交部。陆微样还要求不仅是驻外使团首脑,而且连所有公使馆馆员、领事、副领事以及领事馆馆员都要经过北京外交部委任,收回了驻外使团首脑从前的人事支配权,并有效治理了以往驻外使节在经费使用和人事任用上的营私舞弊陋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外,民国初期还把一切外交事务均集中于外交部,相关机构或部门只起配合作用,从而改变了晓清国内涉外交涉多元体制。
但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很快被封建军阀所摧毁,然而陆徵祥在民国初期进行的改革,却奠定了外交体制现代化的基础。在整个民国时期,外交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最高,造就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新型职业外文官,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晚清“弱国无外交”的不利态势。
——摘编自王红续《民国初期外交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中国仿照西方模式,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于外交事务非常重视,并借鉴法国体制设立秘书处、外政司、商务司、编译司等机构。第一任外交总长为陆徽祥。任命职业外交家陆徽祥掌管中国外交事务,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改革,顺应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潮流。陆早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法文,外交知识丰富。回国出任外交总长后,陆徵样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锐意改组外交部。陆微样还要求不仅是驻外使团首脑,而且连所有公使馆馆员、领事、副领事以及领事馆馆员都要经过北京外交部委任,收回了驻外使团首脑从前的人事支配权,并有效治理了以往驻外使节在经费使用和人事任用上的营私舞弊陋习。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以外,民国初期还把一切外交事务均集中于外交部,相关机构或部门只起配合作用,从而改变了晓清国内涉外交涉多元体制。
但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很快被封建军阀所摧毁,然而陆徵祥在民国初期进行的改革,却奠定了外交体制现代化的基础。在整个民国时期,外交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最高,造就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新型职业外文官,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晚清“弱国无外交”的不利态势。
——摘编自王红续《民国初期外交体制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外交体制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4.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
B.强调程序和理性 |
C.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
D.体现公正和公平 |
5.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
7.
“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变,由对抗转为妥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法国
A.工业革命的发展 |
B.君主派力量的衰落 |
C.各派力量的让步 |
D.共和派力量的增长 |
8.
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 |
B.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 |
C.普鲁士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 |
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
9.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A. 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B. 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
D. 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10.
党史研究专家何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是在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从此中国革命中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里的“它”是指
A.中共一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11.
一份历史文献中这样写道:……(二)取消一切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上土地的政策。……(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革命运动遭到严重破坏 |
B.中共已经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
C.中共战略转移已经顺利完成 |
D.形势变化促使中共政策调整 |
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事件中,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B.巴黎公社的成立 |
C.中共二大的召开 |
D.十月革命 |
14.
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的两次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改变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D.有利于新社会阶级的诞生 |
15.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
1972年 | 9 800 | 中将 |
1 1974~1975年 | 4 500 | 少将 |
1976年 | 2 200 | 准将 |
1977年 | 1 400 | 上校 |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 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 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
16.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国际争端,遭到阿拉伯国家和法德等欧盟国家的反对。2018年1月9日韩国和朝鲜在板门店韩方一侧“和平之家”举行朝韩高级谈,双方就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的相关事宜达成一致。这些现象说明
A.世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 |
B.美国是世界麻烦的制造者 |
C.政治多极化有利于稳定 |
D.协商无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18.
1911年春,***阅读《新民从报》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批语:今日之中国,应像英日等国一样,“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推戴”,“而不应像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一样“法令由君主制订,君主非人民所心说诚服”。这表明,***当时主张在中国实行
A.人民民主专政 |
B.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
C.封建君主专制 |
D.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
19.
回忆录、自传、自述(自叙)、自订年谱是具有相似性质而各有特色的文件。这类文件的价值在于
A.因直接性而有参考价值 |
B.比文献记载资料更可信 |
C.因主观色彩而全不可信 |
D.因亲历者记述而最真实 |
20.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