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一调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6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統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駐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状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制度。
——摘自易字《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县的机构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具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宽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故的或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現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編《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目,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暑,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档,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2.单选题(共15题)

3.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4.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A.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
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D.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
5.
(题文)学者们指出:“古代希腊人在联邦上向来没有取得任何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A.小国寡民各自为政
B.公民缺乏集体意识
C.城邦实行集中管理
D.出现寡头僭主政治
6.
“与罗马法学家的学说具有很强的无视性特征相比,中国的国际私法学说要想成为法律渊源,必须克服纯粹理论化的倾向。”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法比中国法完善
B.法学学说要体现司法实践的诉求
C.法学学说是法律的渊源
D.法学学说的进步推动了法律完善
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A.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
C.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
8.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D.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9.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行宫,视线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就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后来磨坊主一纸诉讼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结果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把那磨坊盖起来。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由此说明
A.德意志事实上承认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帝无实权
C.德意志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德意志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健全的国家
10.
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
B.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
C.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D.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
11.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
C.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D.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
12.
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些规定
A.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
C.巩固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13.
在华盛顿纪念塔内的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碑文对华盛顿的贡献最为赞赏的是
A.雄才伟略胜过了许多中国人
B.发表《独立宣言》
C.创立了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
D.领导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4.
“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5.
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相比于掌握钱袋子的国会和手握枪杆子的总统是最弱的一个,没有实权。这说明在当时美国
A.1787年宪法遭到破坏
B.法院无权制约国会和总统
C.联邦共和制尚未完善
D.联邦政府权力划分不明确
16.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当时英国内阁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17.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