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十二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68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
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

——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3.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4.
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定1787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为美国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A.A
B.B
C.C
D.D
5.
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6.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B.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7.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关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全都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立
8.
《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休耕轮作
C.耒耜耕作
D.精耕细作
9.
(题文)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对这一规定理解准确的是( )
A.贫困者主要是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B.说明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C.有利于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D.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普遍愿望
10.
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直隶(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11.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等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宪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基本经济体制。两次修改
A.反映了深化改革的现实状况
B.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经验
C.巩固了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
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2.
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13.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冷静思考,文学领域掀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是
A.《唐璜》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14.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15.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16.
对下图数据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统一是推动科技发明的决定因素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
C.世界其他国家科技从落后到赶超中国
D.科技发明升降取决于中西方关系变化
17.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18.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