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该教科书原稿中对“日清战争”表述的两处信息,提出修改意见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该教科书原稿中对“日清战争”表述的两处信息,提出修改意见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或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或条约的影响
时间 | 事件或条约 | 影响 |
1842年 | 《南京条约》 |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1895年 | 《马关条约》 |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
1900年 | 《辛丑条约》 |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19年 | 巴黎和会 |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6月 | “改订新约” 运动 |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
1943年月 |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
1949年9月 | 《共同纲领》 |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4.
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
A.鼓励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
B.为雅典的民主奠定基础 |
C.与雅典民主的确立相配套 |
D.开始冲击了雅典的贵族统治 |
5.
公元前340年,加普亚并入罗马版图,贵族获得公民权;公元前338年,坎帕尼亚的其余地区都被罗马占领,新增领土上的居民获得罗马公民权,但是没有选举权,而且他们还必须纳税和服兵役。这表明在罗马的扩张中
A.公民权服务于罗马的暴政 |
B.外邦新公民均有义务无权利 |
C.奴隶制度逐渐被瓦解取缔 |
D.公民权授予成为扩张的手段 |
6.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
B.惩处犯罪的效果性 |
C.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
D.制定法律的出发点 |
7.
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这一评价是基于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
B.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
C.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
D.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
8.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北方各州代表想让国会有管理贸易的权力;但是,南方各州反对,他们害怕国会运用这个权力来结束奴隶买卖。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即国会在1808年之前不会讨论禁止奴隶买卖。这个方案
A.体现了美国宪法民主的精神 |
B.以妥协折中的方式维持了美国统一 |
C.彰显了美国结束奴隶制的意愿 |
D.充分暴露了美国奴隶社会的本质 |
9.
(题文)1876年,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
10.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
C.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
1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说明
A.民族团结意识增强 |
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革命阵营达成协议 |
D.民主平等成为共识 |
12.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命调时间 | 调出省 | 兵数 | 调往方向 |
1841年1月6日 | 贵州 | 1000 | 广东 |
1842年3月24日 | 甘肃 | 1000 | 浙江 |
1842年6月1日 | 山西 | 1000 | 江苏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
13.
20世纪40年代,画家邵恒秋(1916-2006)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刊载在《抗建通俗画刊》上。漫画所揭示的主题是


A.日本侵华改变策略 |
B.国共合作持久抗战 |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
D.国际联合日本必败 |
14.
有人说“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历史的引领者”是指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 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
C.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
15.
马克思说:“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这里的“原则”主要是指
A.建立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国家政权 |
B.无产阶级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
C.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 |
D.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并监督和罢免 |
16.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 政策 | 名称 |
1947年 | 设立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80年 | 设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 |
1997年 | 设立特别行政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
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
C.独立自主,主权不容干涉 |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17.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A.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
B.有利于世界各国接受中国 |
C.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 |
D.表明我国冷战思维的结束 |
18.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 |
B.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 |
D.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
19.
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这种变化
A.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
B.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
C.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
D.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