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剑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59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工人武装组织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 (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定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材料三 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材料四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请完成:
(1)归纳材料一、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
(2)材料三中巴黎公社政权的民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民主政权得以建立的有利条件。
(3)材料三、四中提出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目标有哪些?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进行评述。注意①评述要围绕主题展开②论点应由史实支持③论述要层次分明④语言要通顺流畅。

2.单选题(共19题)

3.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B.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C.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4.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5.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C.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D.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6.
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20年代初的苏俄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7.
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8.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9.
“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是因为它
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
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
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
10.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11.
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12.
“再过十一天,全人类就将告别旧千年,迎来新千年。今天漂流海外四百多年的游子,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上述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台湾光复
B.解放海南岛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13.
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对材料中蒋经国的态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维护了民族利益
B.希望实现国家统一
C.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4.
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15.
“这是一个早就该取得的胜利,这是联合国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站起来高喊:“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出现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盛况,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这描绘的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联合国承认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6.
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缓和了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出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7.
从图一和图二中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18.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19.
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 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 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 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D. 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21.
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3.选择题(共6题)

22.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23.式子3x+b=34是方程。
2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钴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韩非子》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钴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韩非子》

4.填空题(共1题)

28.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