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18世纪,大量中国的丝绸运往欧洲,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小说《堂吉诃德》分两部分出版于1605年和161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绅士,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游侠骑士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作海岛的总督。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巧遇某对夫妇到美洲去赴任,又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
第一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求城堡主人按照《圣经》规定的仪式给他举行骑士受封。第二次出游时桑丘·潘沙赴任海岛总督,他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明鉴万里,改革弊政,废除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束出游,临终时才焕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教会充做宣传费用。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任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述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小说《堂吉诃德》分两部分出版于1605年和1615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堂吉诃德是个没落绅士,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游侠骑士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作海岛的总督。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巧遇某对夫妇到美洲去赴任,又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
第一次出游时,堂吉诃德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求城堡主人按照《圣经》规定的仪式给他举行骑士受封。第二次出游时桑丘·潘沙赴任海岛总督,他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明鉴万里,改革弊政,废除酷刑,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第三次出游,被朋友化妆的“白衣骑士”打败后结束出游,临终时才焕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并嘱咐外甥女不得嫁给骑士,否则就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遗产全部收回,拨给教会充做宣传费用。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任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概述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至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明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城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思想。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至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在《国富论》中,他指明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城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思想。
2.单选题- (共9题)
5.
依照法律,雅典人每年可以放逐一位政治领袖。由公民大会投票选出,投票时只要在陶片上刻上名字即可,无需过失,也无需罪行,只要获得票数超过六千,即遭流放。这表明
A.陶片放逐法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 B.雅典民主是一种集体暴政 |
C.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的混乱 | D.雅典法律更注重程序正义 |
6.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6000种,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 |
B.统一市场孕育不成熟 |
C.宗教改革不成功 |
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
7.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
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
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 |
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 |
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 |
8.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
9.
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
B.破坏了多元文明格局 |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
D.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 |
10.
下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
人物 | 观点 |
汤恩比 |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
坎宁汉 |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
曼图 |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
12.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攻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导致其频频落选。甚至在1921年还进行过辩论和投票,都没有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说明诺贝尔奖
A.评奖过程非常谨慎 |
B.只重视实验室的成果 |
C.评审程序不够公正 |
D.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