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5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最高极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材料三第三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劫、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八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十一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2.单选题(共19题)

3.
“(雅典)使普通公民成为精英政策分歧的裁决者,从而为解决领袖之间的政治冲突找到了一个相对和缓的办法。”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是
A.陶片放逐法
B.公民大会
C.四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4.
英国学者阿德金斯在《探寻古希腊文明》中提到: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最初并无薪金,约从公元前5世纪中期起,他们领取生活费,后来还领有薪金。议事会成员经济待遇的获得始于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希波战争
5.
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罗马法
A.是优于印度的法律
B.蕴含自然法精神
C.具有与众不同特点
D.包含典型的案例
6.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7.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公正合理 D. 注重证据
8.
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审判的程序非常严密B.保留了习惯法的原则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9.
1867年,英国太古洋行上海办事处开始营业,它可以进行“合法”通商贸易的城市是
A.汉口、南京
B.上海、杭州
C.广州、沙市
D.重庆、天津
10.
下图中的情景出现于

旅顺大屠杀
A.抗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节选自《忘山庐日记》的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预备立宪
C.国民革命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建党初期的实干家
十三十四
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十五
 
十七
西安事变前后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上井冈山
C.长征
D.重庆谈判
13.
***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4.
悲哀的是,《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这主要是因为
A.《南京条约》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英国的侵略
C.清政府未能履行《南京条约》内容
D.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要求不断膨胀
15.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
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16.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秦朝就设立的桂林郡,主要位于今天的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8.
以下是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几份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告台湾同胞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③《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9.
下图是1954年5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所配的文字说明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边打边谈”。与该期杂志“封面”密切相关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非会议
2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从侧面说明了
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
B.两极格局逐渐走向了解体
C.中美之间的分歧依然较大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1.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是
①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②安全先行
③互不干涉
④互利协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