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冲刺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54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古屋圭司、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三名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约 80名国会议员当天上午也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摘自于 2014 年 8 月时政新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3)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有学者从以下角度认识冷战: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冷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是人类在应对国际矛盾激化方面付出无数次惨重代价后的一种历史性的反省,是西方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发展。冷战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均在一个“冷”字上得到体现,它既避免了“热”,又实现了“战”,堪称完美。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从肯定、否定、补充、修正等角度入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共16题)

3.
克利斯提尼将原有的基于家族关系的四大部落变为以驻地划分的十部落;将城市、沿海和内陆三类地区分为139个自治区,还废除了父姓制度。这些改革措施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有利于公民内部的政治平等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扩大了雅典公民的群体范围
4.
某班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来模拟现代英国政治制度,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国王任命在下院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B.首相主持内阁会议讨论国家大政方针
C.首相在议会下院向议会报告内阁工作计划D.内阁因与首相的观点不同宣告总辞职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总统制
6.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7.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其评述,不准确的是( )
A.主张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B.蔡元培先生担任同盟主席一职
C.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D.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反蒋斗争
8.
1924年7月,国民党中央发表声明:“本党既负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这一声明的目的是
A.谴责军阀及政客
B.维护国共合作
C.弹劾国民党右派
D.对中共表示不满
9.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0.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实践的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12.
《全球通史》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强行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包括的政治制度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13.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14.
“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下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15.
(题文)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16.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7.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18.
据日本媒体2014年1月26日报道,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多名人士透露,美国政府现已要求日本归还在冷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的武器级放射性元素钚。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件事表明美国的做法相互矛盾
B.1967年日美会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日美1967年的会谈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强烈刺激了美日1967年的会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