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等《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摘编自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由谁最早制定的?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等《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摘编自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由谁最早制定的?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2.
一位外交官员说:“澳门的回归不是闭关自守的中国争取到的,而是对外开放的中国争取到的。”由此可知,澳门回归
A.与中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相关 |
B.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
C.开创了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
D.只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 |
3.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单选题- (共24题)
5.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戏剧 |
B.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
C.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 |
D.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
6.
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自然法 |
D.万民法 |
8.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一事件说明
A.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
B.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
C.美国法院对总统有制衡作用 |
D.美国总统只对法院负责 |
9.
国歌是一个民族的梦想,它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最有可能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
C.“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
10.
1688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的“光荣革命”
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
B.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C.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 |
D.都以非暴力的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
11.
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这样描述一场战争:“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场战争
A.实现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
B.促使中华民族团结御辱,抗日卫国 |
C.实现了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
D.使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
12.
有学者认为,假使没有虎门的禁烟运动,也没有什么“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免不了要爆发的。西方帝国主义仍旧会发动侵略战争,只不过借口不一样而已,这样两次战争或许就不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是第一次、第二次茶叶战争或第一次、第二次丝绸战争,或者叫别的什么名字。这主要说明
A.两次鸦片战争可以避免 |
B.鸦片战争是列强侵华的借口 |
C.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结果 |
D.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阻碍了英国工业品的倾销 |
13.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B.拜上帝教吸收西方文化 |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16.
有学者总结:“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历史事件中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7.
***说:“俄国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这集中体现在俄国革命
A.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
B.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为目标 |
C.建立公有制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 |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18.
某校高一年级组织的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应该选择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 |
19.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 |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C.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
D.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法治国,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最早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二大 |
C.中共十三大 |
D.中共十五大 |
22.
一名台湾歌手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据歌词审视1949年后的两岸关系,解读有误的是( )
A.“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B.“相逢”最早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 |
C.“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23.
1971年,美国驻几十个国家的使节活跃在各国首都,用提供援助的办法利诱台湾留在联合国。其原因是美国试图在联合国
A.制造“两个中国” |
B.拉拢非洲国家 |
C.遏制苏联势力 |
D.展示中美友好 |
25.
19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多次组织中缅大联欢活动,组织了缅甸克钦邦、掸邦各地的山官、土司、民族上层分批多次到中国参观游览。这些活动符合中国
A.与缅甸结盟原则 |
B.发展中缅友谊原则 |
C.反对殖民主义原则 |
D.反帝国主义霸权原则 |
26.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