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4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最后,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黑人按人口的3/5计算。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两对矛盾。指出1787年宪法调和这些矛盾的表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对盟友让步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对盟友让步、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原因,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缓和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缓和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20题)

4.
在古雅典,如果一位公民的名字被大多数人写在陶片上,他将被放逐。这种情况开始于
A.梭伦执政时期
B.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D.苏格拉底执政时期
5.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C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D
万民法的形成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A
B.B
C.C
D.D
6.
183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俄国沙皇长子相爱。英国议会对此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女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
A.英国议会改革迫在眉睫
B.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的确立
C.传统的等级观念依然浓厚
D.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7.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
A.司法权制约行政权
B.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C.联邦法院权力大于总统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8.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组成。下列有关德意志议会叙述正确的是
A.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大
B.帝国议会凌驾于联邦议会之上
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D.联邦议会由选举产生
9.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11.
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中国的漫画。漫画中站在中国长城外的美国、英国、俄国等国正想象着中国政府从长城上摔下而四分五裂的情景。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你认为这28年开始于
A.1911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7年
13.
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八·七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4.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造型虽有差别,但永恒不变的是其中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其中“八一”是为了纪念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5.
新版教科书把原来的八年抗日战争修订为十四年抗日战争,其中十四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6.
***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写道:“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其中,“打到外线去”开始的标志是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7.
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为此,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B.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18.
列宁曾经提出俄国革命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理论出自
A.“四月提纲”
B.《告士兵、工人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19.
***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所说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
下图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幅宣传画。画中蕴含的对台政策,说明当时
A.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B.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海峡两岸之间终于实现“三通”
D.香港回归祖国,为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
21.
下表是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时间,导致这种情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
C.中苏关系正常化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2.
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B.古巴导弹危机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D.欧洲联盟的建立
23.
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举行首次会晤(下图)。会后特朗普表示不再有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朝鲜将会有潜力巨大的未来。对此解读正确的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