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政治制度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陪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舅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2)以美国为例,说明现代的民主制度,是如何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
材料二:1905﹣1912年大事年表节选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
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
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3)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双重目的。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陪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舅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2)以美国为例,说明现代的民主制度,是如何突破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局限的?
材料二:1905﹣1912年大事年表节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又是核心,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严阶级共和国。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1911年12月,袁世飘奉清延之命,并在强支持下,与南方革命政权开始“由北和谈”,1912年1月迫于内外压力,孙中山表示:袁世凯赞成共和,开运清帝退位,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 |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主持下,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
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极,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恶统为执行法律点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开得使发布之(须国务员副署之)。
第四十一条临射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王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3)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双重目的。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情感组带与精神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围绕主题进行说明(包括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材料二:2018年是伟人***诞辰125周年,下面是***同志留下的经典论断。
(2)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围绕主题进行说明(包括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
材料二:2018年是伟人***诞辰125周年,下面是***同志留下的经典论断。
| 论断 | 背景 | 该论断指导的相类实践活动及影响 |
1 | “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1927年9月***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场上的讲话 | | |
2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兵民是胜利之本。” ——1938年《论持久战》 | | |
3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和美国记者安•路易斯•斯特朗的话 | 解放战争爆发 | 鼓舞军民斗志,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
(2)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3.
阅读下列有关国际关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一学派从意识形态和苏联决策者的角度,指出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成胁,从而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和“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国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幕联发动了冷战(苏联随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时冷战的爆发都负有青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2)任选一个学派,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3)上图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请指出这两个外交事件及各自的意义。
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这一学派从意识形态和苏联决策者的角度,指出苏联在制度上所具有的扩张性及对美国建立国际新安全秩序的成胁,从而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和“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侵略勇敢的本质的反应”,“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国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幕联发动了冷战(苏联随即采取了应对措施)。“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时冷战的爆发都负有青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摘编自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概括三个学派的主要观点。(2)任选一个学派,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3)上图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请指出这两个外交事件及各自的意义。
4.
中法关系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并没有急于寻求西方国家的国际社会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加压力,“追使法国与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保持一致,坚持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中国帮助法国跳出印度支那战争的泥潭,而提供了中法关系正常化的极好机会。法国有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样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并加强大的形响,法国再次错过与中国建交的机遇。
1964年,美国国务院又给法国政府递交了照会,强烈反对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戴高乐却丝毫不理会美国的照会,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美国认为:“十分明显,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和其他自由国家,美国反时承认共产党中国。”但随着台湾与法国的断交,逐渐的在美国出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声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并没有急于寻求西方国家的国际社会承认。就在法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中共政权的意见趋于一致,并准备采取相应行动时,美国开始对法国直接加压力,“追使法国与美国及西方其他国家保持一致,坚持不承认新中国的立场”。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中国帮助法国跳出印度支那战争的泥潭,而提供了中法关系正常化的极好机会。法国有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样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并加强大的形响,法国再次错过与中国建交的机遇。
1964年,美国国务院又给法国政府递交了照会,强烈反对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戴高乐却丝毫不理会美国的照会,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美国认为:“十分明显,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和其他自由国家,美国反时承认共产党中国。”但随着台湾与法国的断交,逐渐的在美国出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声音。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始末﹣20世纪40﹣60年代的中法关系》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法关系的变化发展,并谈谈你的认识。2.单选题- (共39题)
7.
古罗马的法律规定:“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面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C.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
D.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
12.
如图是19世纪下半期的一幅漫画,反映的是德皇威廉二世因政见分,将任职20年的帝国首相俾斯麦赶下台。俾斯麦虽然满腹牢骚,但还是乖乖回家写他的回忆录。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首相与帝国议会共进退 |
B.君主是国家的元首,统而不治 |
C.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
D.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
15.
麦迪逊解释出:“本宪法和合众国依此制定的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而缔结或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本国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必须受其约束,而不问该州的宪法或法律是否与此相抵触。”麦迪逊这段话最能体现的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 |
B.联邦制原则 |
C.民主原则 |
D.主权在民原则 |
17.
如图是20世纪初人们所作的一幅名为《洋人的玩偶》的漫画,反映的是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甲午中日战争 |
22.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抗战时期最大一次主动出击 |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C.据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 |
D.晋冀鲁像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 |
25.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6.
外馆曾是清朝中晚期蒙汉贸易的一个重要据点,位于北京安定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军将外馆众多商号洗劫一空,烧毁建筑物,由此外馆商贸一度衰落,这里所说的侵略军是指
A.日德联军 |
B.英俄联军 |
C.英法联军 |
D.八国联军 |
32.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
D.俄国革命激化了矛盾,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33.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兴衰荣辱,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是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③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④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③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
④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34.
1949年***受某次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一份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
3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
B.扩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
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
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40.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
B.进一步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D.增强欧洲力量以摆脱美国控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