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928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变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夏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夏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辨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則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堵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暫。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变化的特点。(4分)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
1924年
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不平等条约”,作为一个被赋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在此前报刊上使用不多,此后广为传播。
苏联宣布放弃原沙皇俄国的在华租界。
1927年
英国水兵在汉口杀害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澈起大规模反英运动,国民革命军和工人纠察队进入英租界。实行接管。此后,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
1941年
日本对美国、英国宣战,日本占领各国在华租界。
1943年
签订《中美新的》,《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3)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收回粗界的历史过程。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均高度集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除了王田、奴婢以外,还有五均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所谓六管,是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此外,还有币制的改革。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
——据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3.单选题(共12题)

4.
梭伦指出:“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他的这一做法
A.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C.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D.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
5.
公元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指出:“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他还使临时的元首顾问会正式转变为中央政权官僚机构。哈德良皇帝的这些做法
A.破坏了罗马法律的公平正义
B.顺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C.借鉴了中国秦朝的治国原则
D.促使万民法最终取代公民法
6.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由此可知,英国内阁制度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7.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8.
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年)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9.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王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心痛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0.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一举措有助于
A.国民革命的胜利B.缓和阶级矛盾
C.巩固红色政权D.团结全民族抗战
11.
下图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B.推动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2.
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13.
东西方文明进入近代发生激烈冲突并相互融合。下列所列的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领事裁判权、男耕女织、巴麦尊

法币贬值、四大家族、《论持久战》、抗日战争

荣宗敬、《马关条约》、实业救国、瓜分狂潮

孙中山、五四运动、三民五权、抵制日货
 
A.④③①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14.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期间,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5.
苏联《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战后……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