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2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是什么?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是怎样体现“由人民掌权”的。
(3)根据材料四两图分析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之处。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2.单选题(共32题)

2.
梭伦改革规定公民陪审法庭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对执政官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同时又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分为“五百麦斗级”“骑士级”“双牛级”“日佣级”,相应的官职对应相应的级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①雅典各机构之间具有制约性
②雅典的民主具有普遍性
③雅典民主政治在梭伦改革时期就已经成熟
④梭伦改革时雅典民主制是以财产多少为基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在雅典,父母不能随意决定子女去还是不去城邦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
A.全社会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
B.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
C.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
D.民主制度已达到完善的程度
4.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
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
5.
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②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称”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
③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
④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
C.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6.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7.
“宪法规定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宣告了德国‘臣民’的灭亡和‘公民’的诞生……尽管宪法中规定了皇帝的种种权力,但绝不可比拟于中国皇帝的绝对专制和独裁,因为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材料意在强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
B.真实确立了德国政治生活的分权制衡原则
C.掩饰了德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虚假立宪
D.规定司法独立是实现帝国代议民主的灵魂
8.
17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
A.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
B. 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
C. 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D. 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
9.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及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10.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B.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C.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12.
《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B.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C.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13.
如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14.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A.南京
B.上海
C.太原
D.武汉
15.
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后内部斗争
D.《资政新篇》未能实行
16.
***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
B.坚持国共合作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坚持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
17.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
C. 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
D. 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8.
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写道:“白人则怀着三种动机到中国:作战、赚钱、使中国人皈依我们的宗教。”近代史上,“白人”依照“条约”实现第三种动机最早始于
A.鸦片战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9.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兴起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0.
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包括
①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都采取无产阶级专政措施
③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都重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21.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反映了它的革命性质是一场
A.社会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自发的群众运动
22.
加米涅夫在1917年4月《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加米涅夫做出这一评论是因为当时的列宁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度
23.
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
24.
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阶级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
25.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26.
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27.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8.
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推动了哪项制度的改革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某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
31.
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32.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3.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走向成熟。与史实对应的阶段外交政策特点不相符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新时期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团结是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选择题(共2题)

34.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35.

下图为成渝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