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临安区昌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91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地位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2.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
(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哪里?
(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3)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90年代在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4.
“(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工商业
B.财产等级制度
C.实施解负令
D.设立陪审法庭
5.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表述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中央和地方的妥协创立了联邦制
B.国会和法院的妥协创立了总统制
C.大小州妥协规定了参众两院名额
D.南北方妥协给予黑人部分的权利
6.
“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
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
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7.
历史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发展的,又与一定的政治关系相联系,请结合下图,判断下列选项中依次符合图中的是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8.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甲?他率领“致远”舰英勇抗敌,壮烈牺牲。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枣宜堵截日军,英勇殉国,被称为军人的楷模。丙?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
9.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革命
D.抗日战争
10.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
A.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D.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实现国共合作
12.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相同
B.革命任务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相同
13.
有一种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D.《四月提纲》的发表
14.
《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宪法
D.1999年宪法
15.
周恩来曾经说过:“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民族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周恩来是在分析
A.中国不实行苏联式联邦制的原因
B.中苏人口与所占地区比例的对比
C.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D.中苏两国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复杂的情况
16.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17.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其特征有
①大小国家共同倡导
②安全先行
③互利协作
④各领域全面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
下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①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
③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
④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
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
20.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不误农时”的思想
21.
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2.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商品输出
B.“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23.
1912—191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兴建厂矿企业四百多家。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是
A.面粉业
B.纺织业
C.造纸业
D.采矿业
24.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25.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万里同志,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26.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计划经济时代
B.市场经济时代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D.大跃进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