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事件 |
1947年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并同时对全国广播,提出“杜鲁门主义” |
1951年 |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署煤钢联营协定 |
1960年 | 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 |
1962年 |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苏联让步作为收场 |
1964年 | 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谴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
1965年 | 日本对美国贸易从入超转为出超 |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80年 | 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最终这届奥运会的参加国只有80个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以上表格中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变化的诸多趋势,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趋势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规定“服不锦绮”“服布素”。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丽,花样多变,百姓着装也“俗尚日奢”。饮食方面,明初“筵不尚华”,自天顺、成化后,官僚和商人阶层品尝山珍海味,一桌酒席花费数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是屡见不鲜,普通人家亦“有客必设专席,餐必丰腆”。按洪武年间礼制,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涂饰彩色;器皿不得描金,只能用铜、铁。明中期后,这些规定皆被突破。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政府颁行了男女礼服形制的法令,人们可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与此同时,政府开展了剪辫、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国人的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家庭拥有小汽车在30年前不可想象。今天家庭轿车已成为许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文化方面,2011年一项调查表明,国民年阅读量为: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中国4.35本。年人均购书量: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中国不足5本。
——摘编自焦润明等著《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习俗风尚变革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一 明初规定“服不锦绮”“服布素”。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丽,花样多变,百姓着装也“俗尚日奢”。饮食方面,明初“筵不尚华”,自天顺、成化后,官僚和商人阶层品尝山珍海味,一桌酒席花费数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是屡见不鲜,普通人家亦“有客必设专席,餐必丰腆”。按洪武年间礼制,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涂饰彩色;器皿不得描金,只能用铜、铁。明中期后,这些规定皆被突破。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政府颁行了男女礼服形制的法令,人们可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与此同时,政府开展了剪辫、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国人的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家庭拥有小汽车在30年前不可想象。今天家庭轿车已成为许多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文化方面,2011年一项调查表明,国民年阅读量为: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中国4.35本。年人均购书量: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中国不足5本。
——摘编自焦润明等著《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习俗风尚变革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材料: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曹几度变迁,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可称为中国古代“大部制”改革的典范。唐代正式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中央“三权分立”体制。三省制下中书、门下意见相左时,可以由政事堂作为中央最高决策机关统一协调决策。三省长官既各自统领本省政务,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政事堂轮流秉笔决事,共议国政,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将三个职能不同的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高效的中枢系统。隋唐时的“六部”是从魏晋时“六官”改革而来,即吏部、民(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委”,秦汉时“丸大部委”(九寺)被缩减掉3个,一直沿袭到清朝。李世民当皇帝时启动的“大部制”改革,机构精简最彻底。时由开国宰相房玄龄主持,整个中央机构官员编制位为640员,只有隋朝的四分之一多一点。可见,“三省六部”制明显优于“三公丸卿”制,大唐盛世与政体的先进不无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大部制”改革的作用。
——据杨峰飞《三省六部制当今大部制改革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大部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大部制”改革的作用。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阿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
材料 战争伊始,法国用满足罗马尼亚领土要求的办法把这个东欧小国拉入协约国集团。1914年9月5日,英国外交大臣和俄、法驻英大使签署了《不单独媾和宣言》。9月14日,俄国外交大臣又就战后重新瓜分势力范围问题提出了非正式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赞同,但在法国将取得部分莱茵地区的问题上,英国却持否定态度,这就为战后两国的关系投下了阴影。1915年法国就向俄国和比利时提供了多达2.5亿法郎的资金,还对希腊和塞尔维亚等国进行贷款。1915年3月,俄国公开索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经过一番幕后交易,英、法在俄国同意后,于1916年5月初签订了《赛克斯——皮柯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叙利亚、大部分库尔德斯坦和一部分阿那托利亚都将落入法国手中。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法国开展外交活动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期间法国的外交活动。
5.
(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2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单选题- (共10题)
6.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A.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
B.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
C.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
D.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
7.
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地位平等 |
B.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
C.婚姻中人文主义色彩增强 |
D.恪守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
8.
“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材料表明,美国
A.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
B.司法权和行政权间的冲突 |
C.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缺陷 |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
9.
下表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统计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它反映了
国家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英国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美国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A.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
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 |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 |
10.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作者意在说明
A.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
B.为数众多的传统纺织业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 |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
D.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英国纺织品的倾销 |
11.
改革开放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许多国产品牌被市场淘汰。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
A.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
B.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
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 |
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 |
12.
(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A.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
B.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
C.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
D.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
13.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
C.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
D.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
14.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
② |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
③ |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
④ |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
A.①②④③ |
B.①④②③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