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在中央“设职授官”是何表现?从“秦始置丞相”到“我朝罢相”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哪种基本趋势?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在中央“设职授官”是何表现?从“秦始置丞相”到“我朝罢相”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哪种基本趋势?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2.单选题- (共31题)
2.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A.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
B.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
C.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
D.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
3.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
C.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
4.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是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 |
C.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
5.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 |
B.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
C.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 |
D.德国开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6.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
B.君主立宪、联邦制度 |
C.君主立宪、参众两院 |
D.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
7.
2017年6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国家元首身份主持议会新开幕仪式,并在由首相特雷莎·梅团队拟定的演讲中,列出新一届政府未来两年的立法和政策框架。女王开宗明义指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在“脱欧”时确保能达成最好的协议。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女王
A.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
B.可以直接任免政府首脑 |
C.能够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
D.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
8.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
B.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
C.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
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 |
9.
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 |
B.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 |
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
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
10.
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
C.定都天京后内部斗争 |
D.《资政新篇》未能实行 |
11.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
12.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表明作者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A.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
C.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
14.
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割占台湾 |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
16.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地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辛丑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北京条约》 |
17.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失败 |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D.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
18.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
19.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
B.永安封王建制 |
C.创立拜上帝教 |
D.提出《资政新篇》 |
20.
“欧美一般人头脑里,本来没有什么中国问题,如今提起中国问题,便紧紧跟着联想到山东问题,提起日本问题,便人人都说‘日本人欺负中国’,简单来说,这次运动算是把中日关系问题大吹大擂地抬到世界人面前去了。”梁启超认为
A.“二十一条”的签订遭到各国声讨 |
B.五四运动使帝国主义正视中国问题 |
C.日本全面侵华使中日关系成为焦点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
21.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 |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
C.使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
D.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兴起 |
22.
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
C.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
23.
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
B.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
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
D.加快了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 |
24.
胡绳曾写道:“过去,人们是在建立人间天国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这种号召在太平天国领袖集团的分裂和相杀中黯然失色了。过去,太平天国的革命政治和革命思想是以宗教的语言表达出来,自经天京大变乱后,这些宗教的语言也不能不丧失其魅力了。”胡绳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
B.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 |
C.天京变乱动摇了太平天国革命信仰 |
D.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
25.
***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分两步走 |
B.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
C.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中国革命应坚持争取议会斗争的权利 |
2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由此可见,《临时约法》确立的是
A.责任内阁制 |
B.总统制 |
C.君主立宪制 |
D.联邦制 |
27.
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的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高 |
B.中国不习惯用洋货 |
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 |
D.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抑制作用 |
28.
1894年10月,西方某报刊发表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皮面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上述评论的是
A.在丰岛海面日军不宣而战进攻清军 |
B.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 |
C.在旅顺屠杀和平居民 |
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29.
中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认为,对一般中国人来说,民族认同感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只会维持在潜存的局面。可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B.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 |
C.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
D.大革命失败后爆发南昌起义 |
30.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31.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
B.新民主主义革命 |
C.抗击外来侵略 |
D.推翻国民党政权 |
32.
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