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才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后世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并指出伦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特朗普上台后,白宫出现了辞职潮,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国家体制上的弊病——司法、行政、立法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有人曾经把三权分立制度比喻为三头毛朝着成120度角的三个方向向外拉车,如果三头毛驴闹别扭,心不往一处使劲,弄不好车还有被“三驴分尸”的下场。只要这种效率低下的制度不废除,那么持续的、频发的政府混乱状况就不会消失,美国也必将丢掉未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体现分权与制衡,并指出这制度有何弊端。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才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后世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并指出伦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特朗普上台后,白宫出现了辞职潮,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国家体制上的弊病——司法、行政、立法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有人曾经把三权分立制度比喻为三头毛朝着成120度角的三个方向向外拉车,如果三头毛驴闹别扭,心不往一处使劲,弄不好车还有被“三驴分尸”的下场。只要这种效率低下的制度不废除,那么持续的、频发的政府混乱状况就不会消失,美国也必将丢掉未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体现分权与制衡,并指出这制度有何弊端。
2.单选题- (共10题)
2.
在古代雅典,500人会议负责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相当于政府。五百人会议常设机构是五十人团,由五百人会议成员分组轮流执行,抽签决定任职次序,不得连任,相当于一届政府。每届任期35至36天,一年正好有10届政府。这样的运作方式
A.确保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
B.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
C.有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 |
D.最大限度体现人民主权 |
3.
苏格拉底因批评传统信仰中不协调的东西而获罪,在法庭上他耻于向陪审团乞怜,甚至拒绝按惯例让自已的子女、亲友当庭哭诉以博得同情,而是居高临下,据理力争,这就使得陪审团难以采取变通做法。最终陪审团以过半票的结果宣布其死刑。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司法程序遵循了民主原则 |
B.辩才不能影响陪审团的决定 |
C.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
D.公民缺乏演讲技巧的能力 |
4.
雅典城邦有6000名陪审官,全体陪审官分为十组。诉讼时:事先无人知道某个陪审官是否出庭,倘若出庭,也不知道他在哪个法庭。这体现了雅典
A.法庭审判质量较高 |
B.公民参政积极性较高 |
C.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
D.保护陪审官人身安全 |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物品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第十三条规定:“白昼不得杀害窃贼……除非窃贼携有防身武器。即使窃贼持有武器,如未使用并反击,亦不得将之杀害。即使窃贼抵拒,亦应先喊叫。”这些规定反映了罗马法
A.保护平民利益,注重按律判决 |
B.主要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清晰界定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 |
D.尊重基本人权,主张重罪轻罚 |
7.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
A.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
B.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
C.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 |
D.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
8.
1908年,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此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一变化表明德意志帝国
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
B.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所发展 |
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
D.权力的中心变为帝国议会 |
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A.自然权利说 |
B.三权分立说 |
C.社会契约说 |
D.人民主权说 |
10.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
B.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
D.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