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时期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其中一条海路自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西至阿拉伯(大食国)。从南方海路上来通商的各国,只要不违犯唐法律,贸易往来,完全自由。中国商人到外国通商,也很发达。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
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除丝织物以外,瓷器也以世界最先进的资格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婆罗洲北部沙捞越(今马来西亚的东部)地方,发现唐朝人开设的铸铁厂,据当地考古学者的论证,铸铁技术自中国传入,对当时还在铜器时代的社会,起着推动作用。依据这些事例,唐朝高度发展的手工业产品和技术,通过商人曾对海外诸国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范文澜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外贸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比较唐朝和宋元海外贸易的相同点。
材料一唐朝时期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其中一条海路自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锡兰,再西至阿拉伯(大食国)。从南方海路上来通商的各国,只要不违犯唐法律,贸易往来,完全自由。中国商人到外国通商,也很发达。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
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除丝织物以外,瓷器也以世界最先进的资格受国际市场的欢迎。婆罗洲北部沙捞越(今马来西亚的东部)地方,发现唐朝人开设的铸铁厂,据当地考古学者的论证,铸铁技术自中国传入,对当时还在铜器时代的社会,起着推动作用。依据这些事例,唐朝高度发展的手工业产品和技术,通过商人曾对海外诸国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范文澜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元时期,许多宋朝官员、士人群体、富商及身怀绝技者移居南洋各地,不但经营着各种生业,而且是市场上的主导人群。环中国海诸国既渴望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又依赖中国海商经营其物产,并在相当程度上通用宋元铸造的铜钱或交钞。北宋时期,神宗认识到“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元朝更是将海上事业视为“军国之所资”“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故政府带头经营,鼓励民间全力参与。本系闽南的地方海神妈祖于宣和五年被宋廷“敕授灵应夫人”,渐次传播到了环中国海各处,接受上至皇家,下至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
——摘编自于逢春《中国海洋文明的隆盛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海外贸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上事业兴盛的意义,比较唐朝和宋元海外贸易的相同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分别指出他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分别指出他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3.
梭伦曾经说:“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城邦的利益 |
B.兼顾不同公民的利益 |
C.维护商人的权益 |
D.抑制世袭贵族的势力 |
4.
佩里的《西方文明史》中提到:“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最下层的鞋匠和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力。”上述情形最可能发生在
A.德拉孔立法时期 |
B.梭伦改革时期 |
C.克里斯提尼时期 |
D.伯里克利时期 |
5.
“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在我和教会的步骤和谐之后,我蒙受上帝的感应,立即把我的全部精神,用在那件大工作上面”,“我”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
A.《查士丁尼法典》 |
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
C.《查士丁尼新敕》 |
D.《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
6.
《十二铜表法》规定:“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由此说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
B.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
C.力图改善奴隶处境 |
D.重视法律诉讼程序 |
7.
奥古斯都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解决上述问题,后来的罗马统治者
A.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
B.确立了《阿奎利亚法》 |
C.颁布《卡拉卡拉敕令》 |
D.编辑了《查士丁尼法典》 |
8.
《后汉书》等记载:“豪人之室,……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漆桑麻,闭门成市”。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汉
A.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
B.豪强地主庄园自给自足 |
C.封建农民精耕细作 |
D.豪强地主庄园规模庞大 |
9.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说:“尽管在一个以小农制经济为基本核心的社会经济的结构中,商品的国内市场极为有限,而又经常处在抑商政策等千方百计的打击、压迫、阻挠、干扰之下,而失去自由活动,但是仍然能……找到一线出路”。唐宋时期商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A.政府重农抑商加强 |
B.商业税收增加和官商分利 |
C.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
D.海外贸易发展及工商皆本 |
11.
明代国内商运得到空前发展,闽商李晋德编纂的《客商一览醒迷》等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这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区域贸易繁荣 |
B.明朝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东南沿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D.商人推动知识传播科技发展 |
12.
史学家翦伯赞说:“即使在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统治半个中国的时期,在蒙古人、满洲人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汉人仍然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历史上“汉人起主导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汉族人口众多 |
B.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落后,力量弱小 |
C.汉族具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 |
D.汉族思想文化先进,军事力量强大 |
13.
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材料反映了广东冶铁业的突出特点是
①规模大
②分工细
③品种多
④出现雇佣关系
①规模大
②分工细
③品种多
④出现雇佣关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4.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实行“开明君主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深深影响他的思想家是
A.加尔文 |
B.霍布斯 |
C.洛克 |
D.伏尔泰 |
15.
法国文豪雨果评价拉伯雷(1495——1553):“他发现了人的三个核心:大脑,心脏和肠胃;每个核心对于伟大而和谐的人体机能都是庄严可敬的……通过教育,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由此可见
A.拉伯雷否定天主教会神创论 |
B.拉伯雷追求知识弘扬人性 |
C.雨果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能 |
D.雨果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
16.
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传移模写等绘画“六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经典理论。宋代书画家承袭其思想,苏轼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景物的观察描绘 |
B.着重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 |
C.注重利用画面表达主观意境 |
D.主张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
17.
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尊矣”。材料中的□□指的是
A.屈原 |
B.陶潜 |
C.李白 |
D.杜甫 |
18.
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者不可以为医。”系统论述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本论”的是
A.《黄帝内经》 |
B.《神农本草经》 |
C.《伤寒杂病论》 |
D.《本草纲目》 |
19.
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中说:“明中叶以后,通俗文学依托日益兴盛的商品经济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社会观念,迅速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其影响之大,使维护正统的社会舆论与各级政府都如临大敌,总是希望加以禁毁”。下列小说在明清时期最易被禁毁的是
A.《三国演义》 |
B.《水浒传》 |
C.《儒林外史》 |
D.《红楼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