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0世纪,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事关人类生存问题如反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利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根据人教版历史教材改编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一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过程。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怎样才能构建世界和平与安全?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事关人类生存问题如反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利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根据人教版历史教材改编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一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过程。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怎样才能构建世界和平与安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主观念之于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流变表现为阶段性的特征。观念的流变离不开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胡适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表达民主观念的概念及与此匹配的一套支撑性的词汇,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观念流变史上的重要环节。
——《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中国近代民主史研究1840-1949年>成果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近代民主观念之流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民主观念流变的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如补充至少补充两名,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民主观念之于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流变表现为阶段性的特征。观念的流变离不开那些关键性的人物。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胡适等。他们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表达民主观念的概念及与此匹配的一套支撑性的词汇,均成为中国近代民主观念流变史上的重要环节。
——《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中国近代民主史研究1840-1949年>成果简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近代民主观念之流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民主观念流变的风向标式的人物加以修改、补充或否定,如补充至少补充两名,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 (共15题)
3.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发展工商业 |
B.废除债奴制 |
C.发放观剧津贴 |
D.实行财产等级制 |
4.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族制度 |
5.
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存在基础 |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
C.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
D.英国君主立宪制不适合英国国情 |
6.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
①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 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
①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 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7.
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
B.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
C.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
D.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
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
B.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
C.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
D.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
9.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
10.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时间 | 1921.7 | 1923.6 | 1927.4 | 1927.8 | 1934.9 | 1937.1 | 1945.4 | 1949.10 |
人数 | 57 | 432 | 5.7万 | 1万多 | 30多万 | 4万多 | 121万多 | 448万多 |
A.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1.
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 )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 | 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 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 |
12.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说:“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故”。作者主要想说明
A.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时间最长的战争 |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C.中国军队牵制100万日军不合事实 |
D.重视中国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13.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
B.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
C.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
14.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
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
C.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
D.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
15.
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 )
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 |
C.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 |
D.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
16.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 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 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A. 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B. 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C.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D. 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