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90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
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试举例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
(4)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2.单选题(共17题)

3.
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
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4.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5.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宣扬平等意识
B.政治自由有限
C.强调依法治国
D.必须人人参政
6.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遇他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7.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B.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借鉴出“摸着石头过河”
8.
“光荣革命”并没有教材描写的那么风平浪静。詹姆斯二世被废黜后并不甘心,他于1689年在爱尔兰复辟登陆。1690年7月1日,女婿和岳父的军队再次激烈交战,最终女婿获胜,岳父败退才最终绝望。针对这一历史现象,下列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历史真实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复杂和曲折
B.后世史学家按照自己需求随意改写历史书写
C.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需要经常颠覆之前的观点
D.政治斗争的书写受制于客观因素永远难客观
9.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10.
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B.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C.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
11.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
被修正总数
年平均数
1867—1869年
17项
5.7项
1880—1885年
11项
1.8项
1896—1900年
1项
0.2项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12.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旅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13.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14.
1783~1784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B.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C.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15.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有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法国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巩固
16.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
17.
马克思曾评价:“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民众。”他意在赞赏巴黎公社
A.取消官员高薪制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建立国民自卫军
D.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18.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19.
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3.选择题(共2题)

20.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21.

He wants to answer the      because it is an interesting on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