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材料一 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10.0%。……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为32229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27.6%,约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贫困率的3倍。……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纽约市在2011年68.5万次警察街头拦截检查中,超过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提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1947年,乔治·凯南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美)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
材料二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杜鲁门“遏制战略”和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1946年,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提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1947年,乔治·凯南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美)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
材料二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杜鲁门“遏制战略”和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袁氏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崇,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加以评述。
材料
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袁氏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崇,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加以评述。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7题)
6.
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 |
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
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
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
7.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
B.属于自然法体系 |
C.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
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
8.
1858年清廷对鸦片征税,鸦片贸易合法化。之后,据史料显示,外国进口鸦片和走私鸦片数量逐年减少,国内鸦片价格持续下降,政府鸦片税收逐年增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国内鸦片吸食人数减少 |
B.国产鸦片逐渐取代进口鸦片 |
C.清政府禁烟更加严厉 |
D.国民对外国工业品消费增加 |
9.
1956年~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
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
10.
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 |
B.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
C.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 |
D.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
11.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