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若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这些长工、短工、忙工已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换取报酬。
——摘编自乾隆《震泽县志》
材料三 《户部则例》规定:“关税短缺令现任官赔缴”。为抑制民间商业活动,清王朝广设钞关,重征商税。有偷越关卡及偷漏税者,客商依律治罪,地方官一并议处。《大清律例·户律·课程》规定:“不纳课程者,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这些规定及税吏法外肆意勒索,使商人们视关卡为畏途。——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材料二中“计日而受值”指的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单选题- (共29题)
3.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 |
4.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这一请愿书
A.实行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
B.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
C.导致国王“统而不治” |
D.为《权利法案》提供蓝本 |
5.
蒋介石声称:徐州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他们两人所指的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6.
《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
C.***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
7.
如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
8.
“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
9.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一千多点,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挽狂澜.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香港经济重现繁荣。由此可见
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
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①香港回归诱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②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稳定发展的基础
③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时代
④中国成为维系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10.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发出这一庄严宣告的是
A.七届二中全会 |
B.一届政协会议 |
C.开国大典 |
D.一届人大会议 |
11.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中①②③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B.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2.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13.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兵乓球代表团访华 |
B.基辛格秘密访华 |
C.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14.
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这一外交核爆
A.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 |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
C.体现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 |
15.
不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描述:“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下列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D.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
18.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
B.适时增加肥力 |
C.善于积累经验 |
D.提倡精耕细作 |
19.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历史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③元朝:王发贵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了很多晋商和徽商。
④清朝:赵得禄在广州从事进出口中介服务,经常要与洋商交往。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
每一个历史时代终结都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 政事堂、交子、夜市、《梦梁录》 |
② | 中书省、腹里、棉布、《旌德县志》 |
③ | 科举制、北门学士、市籍、士大夫画 |
④ | 御史大夫、耦犁、铁官、《说文解字》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②①④ |
D.④③①② |
21.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反映的耕作工具是
A.耦犁 |
B.耧车 |
C.一牛挽犁 |
D.曲辕犁 |
2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23.
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这一改革
A.放松了政府对盐业的监管 |
B.导致了市场盐价的暴涨 |
C.创新了盐业的经营机制 |
D.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 |
24.
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并,被誉为“花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府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C.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
D.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
26.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28.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
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
29.
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
A.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 |
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
C.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
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
31.
鲁迅曾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根据材料可知
A.史书和小说不足征信 |
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 |
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 |
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