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后来逐渐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职能特点的原因。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后来逐渐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成为“统而不冶”的“虚君”。——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设置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职能特点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人们在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用黄金进行交易,也可“用大家普遍认可的货币来进行交易。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显然,如果各国持有黄金并用于国际结算,不仅要支付黄金的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结算成本,但是,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开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利息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人们在国际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中不仅可以直接用黄金进行交易,也可“用大家普遍认可的货币来进行交易。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显然,如果各国持有黄金并用于国际结算,不仅要支付黄金的保管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结算成本,但是,如果各国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开通过伦敦银行进行国际结算,不仅可以得到利息收益,而且只需要支付较低的结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
——张子宇《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历程》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货币金融秩序,1941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报行两大机构或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2008年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镑和美元能够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丸以西人教套报为多,故前有耶稣会派人考查中国各报始末,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
——车提摩太《中国各报馆始末》
材料二自林乐如、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
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王之说,亦时有流露。
——摘编自扬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中目近代社会主要报刊列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人在华办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创办报刊的主要作用,井简要分析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3)从材料三所给图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报刊信息,说明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并从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丸以西人教套报为多,故前有耶稣会派人考查中国各报始末,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
——车提摩太《中国各报馆始末》
材料二自林乐如、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
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王之说,亦时有流露。
——摘编自扬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中目近代社会主要报刊列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人在华办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创办报刊的主要作用,井简要分析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3)从材料三所给图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报刊信息,说明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并从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单选题- (共21题)
4.
有观点认为,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社会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
B.给公职人员发津贴 |
C.推行陶片放逐法 |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
5.
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的德国
A.联邦议会独立行使立法权 |
B.具备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特征 |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
D.联邦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核心 |
6.
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
C.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
7.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宵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允许外国军舰到长江备口岸航行 |
B.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 |
C.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兵特权 |
D.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
9.
下表为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社会上层青午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贞献 |
B.中国空军力量在抗战对期迅速壮大 |
C.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紧密配台 |
D.美国大力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
10.
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意在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促进世界无产阶级真正走向联合 |
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C.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
D.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11.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 |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
12.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A.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
B.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
C.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
D.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
13.
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
A.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司法权 |
C.城乡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重要内容 |
D.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 |
14.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中美关系 |
B.中美关系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
D.中日关系是维护远东和平的关键 |
15.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
B.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D.中国与印度将成为主导世界的国家 |
16.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花楼机,其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
B.官府严令禁止手工业生产技术外传 |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
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
17.
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
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
C.加强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
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
18.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
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
19.
1410年,法国主教皮埃尔在《世界的面貌》中论述了大地为球形的观点,断定从西班牙海岸越洋去印度,顺风时几天便可到达。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对岸,推断从欧洲西航即可直达东方。这些地理知识的进步
A.体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B.推动了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 |
C.顺应了西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
D.破除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
20.
下图反映了185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导致图申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
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
C.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D.运输和通讯手段的革新 |
21.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
B.规范了开平煤矿的科学管理 |
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
D.打破了列强对煤矿的垄断 |
22.
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原料 |
C.中国国内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
D.中国对外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
23.
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等。这反映出国家
A.已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
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
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