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897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3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叶卡特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杰出的女沙皇,她执政34年,对内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的改革事业,面时18世纪下半叶的国内外形势,推行“开明专制”,进行行政、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后立即奖赏在政变中立功的贵族和军官,还把大量土地连同1.8万农奴赏赐给亲信,培植势力。1764年颁布敕令,决定重新没收教会土地,交给国家经济院管理。她取消了彼得三世时丹麦的宣战令和俄普军事同盟条约,从普鲁士撤回了俄国的军队。1773年5月,狄德罗60岁时,来到俄国,受到女沙皇的热情接待。她的敕令中,取消了工业垄断权,宣布工商业自由,允许一切人创办各种作坊并生产各种的手工业品。对外贸易方面继续推行彼得一世时期的重商主义,保护并鼓励本国工商业发展的政策。18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加上宫廷和官员们的开销不断增加,造成了国家经济混乱和大量国家预算赤字。面对此种严重形势,叶卡特琳娜二世政府除了袭用增加赋税的办法外,还用发行纸币和公债的办法来弥补赤字。
——摘编自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因此,世界和平的方案,就是美国的方案;而依美国所见,这方案,这唯一可行的方案,应是这样的:1.公开的和平条约,以公开的方式缔结,嗣后国际间不得有任何类型的秘密默契,外交必须始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坦诚进行。……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减至符合国内保安所的最低限度。……14.必需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美国应并肩合作到底。
——摘编自伍德罗·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材料二
……我们时刻准备着开始一项加强自由世界的新计划。在今后几年里,我们为和平和自由的计划将侧重在四点主要行动方针上。第一,我们将继续对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给予坚决支持,并且我们将继续寻求加强其权力和提高其效率的方法。……第二,我们将继续推行我们的世界经济复兴计划。……第三,我们将支持热爱自由的国家抵御侵略的威胁。……等到我们的安全趋于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民主制度的好处并享受日益富裕的生活时,我相信今天还反对我们的那些国家会抛弃他们的妄想,并同世界上的自由国家一起合理地解决国际纠纷。
——摘编自1949年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时谈美国的对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与杜鲁门的外交政策之间的主要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杜鲁门在任期内采取的重大外交步骤。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机器的发明
飞梭的发明者约翰·凯伊遭受无数追杀威胁,最终逃亡海外,客死异乡。哈格里夫斯终生饱受纺织工人的控诉与报复,他家中的机器多次被愤怒的工人捣毁。
材料二 抵制洋货运动
孙中山评价当时的抵制外货运动:“洋布便宜过土布,无论国民怎样爱国,也是不能够永久不穿洋布来穿土布……那便与个人经济原则相反!行不通!”
材料三 张之洞
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洋务建设卓有成效,在他去世两年后,新军手持“汉阳造”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颠覆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被清朝遗老们骂作“断送大清国运的第一号罪臣”。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物”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上述材料和相关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紧扣主题进行阐释,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5.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
A.基本满足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
6.
《大刀进行曲》曾入选网络“十大我最喜欢歌曲”之一。该歌曲创作于1937年7月,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变化表明
A.国民党放弃“攘外安内”的政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民族抗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基本化解
7.
明代学者张翰说“四方之货不产于燕(指北京)而毕聚于燕”,传教士利玛窦也说“北京什么也不生产,但什么也不缺少”。据此可推知
A.北京的虚假繁荣下埋藏着巨大危机
B.北京城市经济为统治阶层服务
C.明代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D.明代民间工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8.
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870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9.
下表是近代在华的外国航运吨位占比情况表

据此可知
A.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受列强冲击
B.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弱
C.英国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
D.日本的经济发展最快
10.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
11.
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书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这表明
A.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B.西方的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
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
12.
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