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如何?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特点。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阶段 | 演变 |
秦朝 | ①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汉朝 | ①②③ |
隋唐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
北宋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建立禁军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明清 |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 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 |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如何?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特点。
2.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对比各个时期的特征,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历史时期 | 古代中国 | 古代罗马 |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
②公元前3世纪 |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 | 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
④公元3世纪 |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 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
⑤公元4世纪 |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
⑥公元5~6世纪 |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对比各个时期的特征,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单选题- (共11题)
3.
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
B.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
C.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 |
D.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
5.
(题文)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
6.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之为罪犯。”这一规定
A.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
B.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
8.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
9.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0.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
11.
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2.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提倡妇女参政 |
B.主张人民主权 |
C.反对轮番而治 |
D.重建道德价值观 |
13.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