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9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烟花;对于数学,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材料:雍正即位之初,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不足,财政匮乏。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率先在山西省实行火耗归公,后逐步推广。措施如下:第一,以前造成亏空的责任不追究,但必须在限期内改正。规定除陕西外,限三年内,无论贪污挪用的问题是否已经被查出,务必如数补足。如限期不完,从重治罪。第二,设立会考府负责全国支出经费的核算,不合规定的不准报销。第三,清理各种陋规,须保留的收入作为公款。过去用于官员受益的各种征派收入或禁止奢侈浪费形成的收入,统归国家财政。火耗归公后,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一部分作地方公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火耗归公后,私征、暗征减少,火耗征收率有所降低,在弥补亏空的同时,追查亏空原因,过去私征贪占官员的行为受到了一定限制。

——赵兴罗、李少会《古代吏治整饬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背景与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积极影响。

3.单选题(共15题)

3.
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B.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C.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
D.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
有学者指出,由于英国议会在1688年之后获得了立法、征税和支出权,因而它的权力比欧洲任何国家的议会、等级会议或国会都要大。下列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B.议会掌握法官决定权
C.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D.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
5.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  )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6.
“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
B.1931年到1935年,我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
C.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
D.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7.
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钱钞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白银相对于钱钞更值钱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D.政府的推动
8.
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B.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
C.科学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
D.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9.
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
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10.
1910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还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其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黑檀、汕头的亚麻抽绣,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英国机器、德国和日本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重视兴办实业
B.被迫开放市场
C.主动融入世界
D.出现“短暂春天”
11.
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材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12.
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13.
***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14.
《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相对论的提出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15.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16.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A.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17.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