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2.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王安石)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何不同?
(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中日两国准备发起什么运动?
(2)当时中日两国在外部条件上相同的遭遇是什么?两国的最终命运有何不同?
(3)中国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历经百日夭折,其原因何在?
2.单选题- (共19题)
4.
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
①代
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 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①代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5.
电视剧《商鞅传奇》反映了商鞅离奇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较大的秦国统治者是( )
A.秦穆公与秦始皇 | B.秦穆公与秦惠文王 |
C.秦孝公与秦始皇 | D.秦孝公与秦惠文王 |
6.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
7.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
B.诗辞文章写作 |
C.政治 |
D.汉族文化 |
11.
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④俄国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
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
④俄国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16.
(题文)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
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
D.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17.
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他的实质目的是
A.养儿子继承王位 |
B.与王后离婚 |
C.强化王权 |
D.消灭宗教 |
21.
拿破仑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起的相同作用是
A.抵御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 |
B.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 |
C.推动了埃及的社会变革及近代化 |
D.使埃及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
3.选择题- (共5题)
26.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