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三: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三: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3)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2.单选题- (共14题)
3.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国民文化素质高 |
B.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D.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
4.
“在雅典,平民对城邦政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以中下平民为主的群众才是城邦真正的主宰。”这主要是由于
A.平民取得了国家决策权 |
B.直接民主政治的实行 |
C.平民拥有了行政监督权 |
D.执政者大多来自平民 |
5.
1882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员之权薄弱,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C.仍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
D.议会与政府同对皇帝负责 |
6.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
B.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
D.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
7.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
B.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
D.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
8.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
C.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
D.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
9.
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如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 |
B.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 |
C.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 |
D.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 |
11.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
B.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
C.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 |
D.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
12.
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B.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C.立足于世界形势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
1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依据是这一政策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
D.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
14.
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的认识逐渐清晰 |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D.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 |
15.
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确切的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
B.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