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2.
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
A.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 |
B.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 |
C.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 |
D.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 |
3.
伯里克利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据此分析
A.雅典人具有绝对的自由 |
B.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雅典居民 |
C.雅典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
D.这使得雅典的法庭审判结果都让人信服 |
4.
雅典城邦所有拥有实际权力的官职,通常都是由10位公民担任。这说明
A.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消失 |
B.雅典民主具有集体主义特征 |
C.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
D.雅典民主具有轮番而治特征 |
5.
古希腊人最重要的身份是他们的公民身份,整个城邦最重要的事务是政治事务,“政治的肥大造成经济的萎缩:民主愈完美,公民愈贫穷”。这表明古代希腊
A.直接民主易导致功能性失衡 |
B.特别关注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
C.城邦公民内部政治分工模糊 |
D.注重发挥政治精英的主导作用 |
6.
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 |
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 |
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 |
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 |
7.
罗马贵族曾说他们不受平民会决议的约束,因为这些决议的制定未经他们的准可;但是后来颁布了《霍尔腾西法》,规定平民会决议对全体人民具有约束力,平民会决议被等同于法律。这说明罗马社会
A.平民会的决议组成了罗马法 |
B.遵循着法律至上的原则 |
C.每个共同体只使用自己的法 |
D.法律由平民批准和制定 |
9.
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宣扬天赋人权 |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
D.调和阶级矛盾 |
10.
古罗马法学家的学说是构成罗马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法学家以他们的学术权威和皇帝所授予的解答问题的权利,通过讨论问题,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准确解决方案。这反映出古罗马
A.法律创制的过程蕴含理性精神 |
B.立法机构主要由法学家构成 |
C.贵族垄断立法并随意曲解法律 |
D.学者享有等同法官的司法权 |
11.
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
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