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87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与众议: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单选题(共15题)

2.
梭伦改革规定,立遗嘱人可以把财产留给氏族成员,也可以不留给氏族成员。这项改革措施
A.削弱了贵族权威
B.取消了债务奴隶
C.消除了社会不公
D.捍卫了氏族制度
3.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 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
A.民主的广泛性B.程序的复杂性
C.公民集体参政D.决策的科学性
4.
《法学总论》规定:“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万民法出现于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西罗马帝国时期
D.东罗马帝国时期
5.
1710-1714年间,为尽快结束长期战争,英国安妮女王先后罢免内阁中不愿停战的辉格党人,建立起托利党的一党制内阁。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国王掌握着国家大权
C.政党受到了国王控制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6.
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伟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伟业”主要是
A.制定民主宪法
B.赋予人民选举权
C.实现德国统一
D.镇压了工人运动
7.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会议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大学教师瓦隆提出的政权组织法,间接承认法国为共和国,而当时738名代表中仅有200人赞成民主制。反映了
A.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B.民主政治是发展潮流
C.保皇派在斗争中彻底失败
D.法国政体极不完善
8.
表1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妥协让步,产生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宪法。这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表1
A.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D.协调了各阶层间矛盾
9.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表明
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德国国家结构呈现联邦制特征
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受到遏制
10.
某历史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下面的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了近代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B.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C.国王受到内阁的监督
D.责任内阁制已得到完善
11.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此规定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B.摒弃了传统封建财政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议员D.体现立法机构内相互制约
12.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条规定:“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C.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D.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13.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外国商品开始流人中国
B.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冲击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4.
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这些规定
A.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B.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C.为列强在华建立租界提供依据
D.便利了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15.
学者方之光指出,洪秀全“虽犯了这样那样的甚至严重的错误”/‘仍不愧为近代历史上伟大的农民革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洪秀全
A.制定了反映农民要求平等的纲领
B.大力借助西方宗教思想
C.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D.将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16.
太平天国“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了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它颁布了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土地法令》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选择题(共2题)

17.

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18.

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