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政治文明历程》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的职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2.单选题- (共17题)
3.
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
C.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 |
D.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 |
4.
下表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人群 | 自由人民(含妇女和儿童) | 奴隶 | 享有权利公民 | 出席公民大会 |
人数 | 90000 人 | 365000 人 | 约35000人 | 约3000人 |
A.少数人的民主 | B.直接民主 | C.民主集中 | D.男性专权 |
5.
德国法学家耶利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恒久的征服”。其理由是罗马法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③为国家权力来源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②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③为国家权力来源提供法律依据,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④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6.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法制化 B. 民主性 C. 普选制 D. 反封建
A. 法制化 B. 民主性 C. 普选制 D. 反封建
8.
(题文)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
A.体现共和精神 | B.说明司法权独立 | C.防止专制独裁 | D.凸显行政权至上 |
9.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的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俾斯麦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互相补充 |
B.德意志开创了符合当时国情的政治体制 |
C.统一后德国的制度更具专制色彩 |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得到全面保障 |
10.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 B.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
C.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
11.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
B.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
C.议会对总统负责 |
D.法国1875年宪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12.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全面赞扬与肯定 |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13.
在广为人知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中,***这样赞扬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期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台儿庄战役 |
D.淞沪会战 |
14.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
C.“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
D.“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
15.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 B.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
C.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D.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 |
16.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1927年12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的《论武装暴动问题》,在坚持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的同时,也提出了把农民暴动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造革命地域”紧密联系起来。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瞿秋白坚决地反对“工农武装割据” |
B.瞿秋白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 |
C.瞿秋白已萌发“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瞿秋白彻底抛弃了“城市中心论” |
18.
观察并分析下表(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代 | 阵亡人数(人) | 年代 | 阵亡人数(人) |
1937 | 125130 | 1940 | 339530 |
1938 | 249213 | 1941 | 144951 |
1939 | 169562 | 1942 | 87719 |
A.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力量 |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