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学者们普遍认为,税收与代议制的起源密切相关,代议制源于国王与纳税人的讨价还价,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英王查理一世因违反征税需经议会同意的传统,被议会以“暴君、杀人犯、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名于1649年1月30日送上断头台。
(1)依据图一与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实现“税收法制主义”并推动其代议制建立的?

图二:北美殖民地人民认为“Without representation,no Taxation.”
(2)18世纪英国议会中无北美殖民地代表,根据所学知识证明“Without representation,no Taxation.”的合法性。北美殖民地人民是如何实现“税收法制主义”的?
(3)英法美三国确立了不同的代议制类型,他们的本质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图一:英王查理一世因违反征税需经议会同意的传统,被议会以“暴君、杀人犯、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的罪名于1649年1月30日送上断头台。
(1)依据图一与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实现“税收法制主义”并推动其代议制建立的?

图二:北美殖民地人民认为“Without representation,no Taxation.”
(2)18世纪英国议会中无北美殖民地代表,根据所学知识证明“Without representation,no Taxation.”的合法性。北美殖民地人民是如何实现“税收法制主义”的?
(3)英法美三国确立了不同的代议制类型,他们的本质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分清角度,从三个方面回答)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概括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仔细审题,只答四点)
材料三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材料四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轨迹,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选一个时间点作答)
材料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分清角度,从三个方面回答)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概括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仔细审题,只答四点)
材料三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材料四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轨迹,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选一个时间点作答)
2.单选题- (共20题)
3.
公元前594年,雅典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其改革措施动摇了贵族统治基础的是
A.按财产多寡确立政治权利 |
B.建立十个地域部落 |
C.保证全体人民的权利 |
D.成立陪审法庭 |
4.
《十二铜表法》大部分是习惯法,主要内容涉及私法,以民事法律规范居多…在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唯有罗马法能够明确的区分公法和私法。私法调整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罗马法与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维系统治,影响深远 |
B.唯一能区分公法与私法的法律体系 |
C.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
5.
北大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以下史料:
阅读史料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型制 | 点火装置 | 枪长 | 弹丸 | 射程 | 速射 | 研制年份 |
中方 | 鸟枪火绳枪 | 火绳 | 2.01米 | 5克 | 100米 | 1-2/分钟 | 1548 |
英方 | 燧发枪 | 摩擦燧石 | 1.16米 | 35克 | 200米 | 2-3/分钟 | 1800 |
击发枪 | 撞击火帽 | 1.42米 | 53克 | 300米 | 3-4/分钟 | 1838 |
阅读史料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与英军的枪支相比,清军的枪支有许多缺陷 |
B.清军的枪支没有定期报废更换 |
C.中英两军在鸦片战争中的战斗力差距较大 |
D.军事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
6.
《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九十年前,面对“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人


A.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 |
B.到农村去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 |
C.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
D.举行战略反攻打到敌人的外线去 |
8.
下列关于“九二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成九二共识是在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后 |
B.达成共识的双方分别是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 |
C.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D.根据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
10.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乔治·布什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我感到极为失望。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的看法。”这一说法是针对
A.亚非会议的召开 |
B.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11.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
12.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
B.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
C.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 |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
13.
2017年8月天津博物馆举办了《动.静——中华体育文物展》,其中有一件珍贵的窖藏文物—唐舞马衔杯纹银壶。如下图,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上有:“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即舞马翩翩起舞为唐玄宗祝寿的记载。由此可见


A.文物最接近历史真相 |
B.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证伪 |
C.文物与历史记载相互论证 |
D.文物均与历史记载相符 |
15.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重点论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在印度的野蛮、暴力和掠夺,揭露了他们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凶残镇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以广阔的视角考察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及民生百态,揭示了中国由传统转向近代的艰难历程。两部著作各基于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B.文明史观、革命史观 |
C.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D.民族史观、全球史观 |
16.
欧洲13世纪产生了商法,商法中有了商标和专利的规定。英国1624年专利法立法。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14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大量的发明专利
A.有利于完善英国的法律体系 |
B.有利于英国确立“日不落”殖民霸权 |
C.有利于英国新思想的萌发 |
D.有利于推进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
17.
19世纪中期以后,英、法、美等国在与中国进行贸易时,将本国度量衡与中国度量衡按比例折算。1928年,南京政府拟定《度量衡法》,规定海关与内地一律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这一变化折射出中国
A.贸易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 |
B.一直采用国际统一度量衡 |
C.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
D.在世界市场处于附属地位 |
18.
1904年周学熙在天津建立考工厂,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座商品博览馆。“考工”一词出自两千年前的古籍《考工记》。1907年更名为“劝工陈列所”,由北马路迁至大经路(中山路)新建的劝业会场。从考工厂到劝工陈列所说明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清政府“新政”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北洋军阀政府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清政府“新政”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北洋军阀政府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9.
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其衡量的标准是
①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
②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达99%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
②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达99%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20.
《货币战争》写到:要彻底废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3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关于这三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黄金充当货币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
B.第一步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流通是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 |
C.第二步指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 |
D.第三步指美国履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
21.
小说《最后一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割地赔款)由胡适于1912年首译为中文,译本初名《割地》,同年《大共和日报》刊载了《最后一课》,而后胡适译本被选入语文教科书。这部小说在中国刊行传播,主要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
A.声援法国的不幸,声讨德国军国主义 |
B.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C.饱受侵略的痛苦,反抗侵略的愿望 |
D.进行文学革命,传播白话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