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7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是汉长城迅速扩展的年代,可以说,汉长城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长城”汉武帝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设置了组织严密的屯戍机构,新开辟了河西四郡,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长城使“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塞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斥其短见,指出放弃西北边疆是自毁长城……1885年,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百姓“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指出:“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

——整理自马建华、张力华《长城》等

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长城见证了东亚地区冷战结构的最初松动;②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据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美日关系风云五十年》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修长城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武帝长城”的历史地位。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若侧重分析①根据所学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拆除两国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若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概括左宗棠所体现的“长城精神”的内涵。
2.
大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颀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责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抗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现念提出了挑战。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幵辟的新航线。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
3.
   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1)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4.
(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印度为代表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皮尔教授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印度近代进程中的一条分界线。”宣战一个月内,7万印度部队即开拔海外,知识分子也在报刊上连篇累牍为宗主国大肆鼓噪。印度人付出如此高昂的“钱税”和“血税”,但对于他们的改革要求和期望,英国人只回答:“战后再说”。世界大战吹散了英国“海上力量”的烟雾,不久印度人就认识到,英国只不过是实力相近的诸强之一。1916年,“勒克瑙协定”产生,此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携手合作,他们有时互相支持,有时并肩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因力量所限,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林太《印度通史》
材料二国大党从它成立时候起,就具有“两重要素”,他们既和英国资产阶级有矛盾而想领导印度人民争取自治,然而又怕“太快的”进步会“把他们的特权和帝国主义的特权一起毁灭”。甘地是一个“奇特的和平主义者”,他的斗争方式正符合印度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甘地成了印度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物。所以说,正在它的政治家们“苦闷和不安”的时候,“甘地出现了,像一股强有力的气流,使印度资产阶级振作起来”。1924年,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后,甘地被选为国大党主席。
——王纯《试论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印度近代进程中的一条分界线”,指出除印度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的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的斗争方式如何体现资产阶级的愿望,并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单选题(共21题)

5.
下表为雅典历史上某次重要改革所涉及的部分内容。据此,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

取消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

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6.
1787年宪法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1787年宪法中却允许奴隶制存在,并借口印第安人不纳税不给公民权。这明显违背了
A.天赋人权原则B.主权平等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D.社会契约原则
7.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回顾这一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史实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坚决否决英方用主权换治权提议
②中英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的声明
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④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阐述“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8.
2017年6月8-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7次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这次会议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下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合作程度低,属于松散性的论坛性组织
B.该组织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C.其以大国首先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
D.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维护世界和平
9.
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10.
(题文)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联)对人类20世纪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②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成立
③开始实施计划经济模式
④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1.
在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上,有一件产自于龙泉窑的“靑釉印花癸口瓷盘”,十分精致美丽。该器物产自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
《水浒传》中有多处关于“瓦子”的描写,如第六十五回“又撞见杜迁、宋万两个从瓦子里走将出来”,第一百—十回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李逵等人在“瓦子”最有可能
A.会晤同乡、寄宿、兑换“交子”
B.欣赏《感天动地窦娥冤》剧
C.为他人购买“火药”配方
D.观看说书、唱曲、杂耍等表演
13.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的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吋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起,法国先后同英国、比利吋和德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反映出
A.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已经形成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
C.工业革命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
D.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物质条件
14.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
②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③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5.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6.
17~18世纪欧洲的知识阶层以法语为共同语言,普鲁士国王和俄国女皇只愿意说法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拓展
B.殖民霸权的变迁
C.启蒙运动的发展
D.科学革命的影响
17.
(题文)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推动保罗三世变革的因素有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对宗教改革的支持
③印刷术的发展
④缓解天主教面临的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
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这表明他注重
A.描绘人物形象
B.逼真摹写客观事物
C.绘画布局构图
D.传达主观情致神韵
19.
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沸腾。按照专家的解释,引力波就是“弯曲时空的弯曲曲率的周期性变化向外的辐射,并不是从物体的质量中辐射出来的波”。根据这个定义,下列科学理论中与之有关的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20.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循天下之公”
②康有为--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陈独秀--民主与科学
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
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当英美剧团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上演《彭赞斯海盗》而获得巨大成功时,它是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事;挪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所以在中国有影响,是因为胡适把它引进了文化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
A.历史记录具有选择性B.历史记录并非完全真实可信
C.人们无法完整的记录历史D.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22.
“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23.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D.提出“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24.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为思想界的共识。所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19世纪40~50年代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5.
“美国人依靠截获和破译的电报,掌握了有关日本计划的可靠情报……海上交战持续了两天(6月3日和4日)。由于情况不利,交战出现了对日本来说是灾难性的变化……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雷达……”这次战役后
A.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B.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战略主导权
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美英丧失了靠近日本海域有效作战的可能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