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875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1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这些记者来自诸多著名新闻机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场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世界各大通讯社、广播公司、报纸杂志都在重庆设有驻站机构。当时的重庆已成为西方媒体采访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最重要新闻来源。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他们逐渐改变了抗战初期的“中立”。他们的关注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一定程度影响着国际舆论。抗战中后期,随着敌后战场地位的凸显,西方媒体开始逐渐关注中国抗日敌后战场,大量记者深入抗日敌后根据地进行采访和报道。一方面,西方媒体客观报道在敌后根据地的见闻,向世界展示八路军、新四军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西方媒体详细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肯定敌后抗日力量的重要性。

——摘编自阚延华《二战时期西方媒体如何报道中国抗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西方媒体在中国抗战时期报道中国的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加以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报道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

——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

——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2)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
(3)材料三中马戛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等角度加以说明。

3.单选题(共22题)

4.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组建公民陪审法庭
D.实行了财产等级制
5.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
6.
“在雅典,平民对城邦政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以中下平民为主的群众才是城邦真正的主宰。”这主要是由于
A.平民取得了国家决策权
B.直接民主政治的实行
C.平民拥有了行政监督权
D.执政者大多来自平民
7.
前39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财产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会依据的法律是
A.未成文习惯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阿奎里亚法》
D.《十二铜表法》
8.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B.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9.
钱乘旦、许洁明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参政
10.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
1943年,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放弃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等特权,归还租界,废除《辛丑条约》。此后又有多国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这说明
A.西方大国欲拉拢中国以对抗苏联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国力迅速增强获得列强尊重
D.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有专家发现,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的兴趣点往往集中于文件的措辞与格式,见面时的礼仪如握手还是跪拜等方面。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缺乏近代外交知识
B.对世界情势不够了解
C.国家治理体系极为落后
D.主权意识非常淡漠
13.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B.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中国的社会性质
D. 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
14.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前提条件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欧洲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出现
C.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5.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6.
下列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1956年提出的
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该会议上
A.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18.
菲力普·肖特在《***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按——1971年4月,***亲自决策,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材料表明
A.中美文化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关系改善具有曲折性
B.中美两国关系从此开始结束敌对状态逐步走向正常化
C.美国鉴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对于改善两国关系心存疑虑
D.中国鉴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急于寻求两国关系正常化
19.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20.
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实施这一“建议”的经济行动是
A.杜鲁门主义厂
B.马歇尔计划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华沙条约组织
21.
20世纪中叶某国际组织的成立宣言:“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的成立
A.意味着冷战开始
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冲击了两极格局
D.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
22.
《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A.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
B.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
C.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
D.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
23.
在全国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24.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25.
“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据此推断明朝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外贸收入
B.打击边疆走私活动
C.有效贯彻海禁政策
D.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选择题(共4题)

26.

利用下边的方法可以画出一个圆,试解释这样画圆的道理.

27.

利用下边的方法可以画出一个圆,试解释这样画圆的道理.

28.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    )

29.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