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金额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
——美国前总统布什
(1)材料一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各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是如何被“驯服”的?
2.单选题- (共38题)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
A.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 |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C.保留较野蛮的习惯法 |
D.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A.严谨与苛刻 |
B.专制与独断 |
C.形式与随意 |
D.务实与灵活 |
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
D.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
D.外敌的入侵破坏了法国民主化进程 |
A. 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
B. 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
C. 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
D.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
①1640-1649年资产阶级革命 | ②1688年光荣革命 | ||
③1689年《权利法案》 | ④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 |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 A
B. B
C. C
D. D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A.1688年光荣革命 |
B.1689年《权利法案》 |
C.1832年议会改革 |
D.1875年“一票共和” |
A.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
B.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
C.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
D.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
A.总统制 | B.联邦制 | C.共和制 | D.邦联制 |
A.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
B.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
C.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
D.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
A.脱离法国国情 |
B.是两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
C.不能维持长久 |
D.获得了两派的竭力支持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美国政党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B.美国政党政治实现了竞选对手的公平竞争 |
C.国会与总统选举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 |
D.美国国会或总统选举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
A.总统在国家立法方面起决定作用 |
B.属于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立法权 |
C.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D.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 战争名称 | 时间 | 战争影响 |
A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年 |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C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1895年 |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年 |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A.A |
B.B |
C.C |
D.D |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
①开埠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
B.农民阶级封建迷信思想严重 |
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D.洪秀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
C.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
D.它们都是巩固太平天国政权的纲领或方案 |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各国使馆林立 |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 C.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 D.驻扎有外国军队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难以在中央苏区存在 |
B.中央革命根据地已完全丧失 |
C.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党的领导严重削弱 |
D.国民党势力过于强大,避开敌人主力 |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土地革命 |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 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
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 ④解放南京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
A.因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B.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的领导 |
C.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是当时世界的主流 |
D.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3.选择题- (共9题)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MnO2(KCl) |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BaCl2 溶液(HCl)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C | CO2(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
D | Cu(CuO)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MnO2(KCl) | 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BaCl2 溶液(HCl)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C | CO2(CO) | 通入过量的氧气,点燃 |
D | Cu(CuO)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刍议
陆振岳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讨厌陆贾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如“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有删改)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渔家傲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