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7题)
1.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组成“四百人会议” |
B.发放公职津贴 |
C.颁布“解负令” |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
3.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划分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该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 |
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D.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
4.
“陶片放逐法”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
5.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民主 |
B.间接民主 |
C.人人平等 |
D.机会至上 |
8.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的出现客观上
A.缓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
D.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
9.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
B.英国国王的态度 |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
10.
与英美相比,德意志的政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性,主要是因为
A.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
B.德意志有军国主义传统 |
C.德意志是通过国内外战争来实现统一 |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地主拥有巨大的权力 |
11.
1775年前后,潘恩的《常识》在200多万人口的北美卖出了50多万册。该书的观点认为:国王不但多余,而且有害。《常识》的畅销可看出
A.美国联邦宪法深入人心 |
B.共和思想在美国有较大影响 |
C.松散的邦联是民心所向 |
D.潘恩领导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
12.
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
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
13.
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从1871年到1890年,俾斯麦在他任联邦帝国宰相的二十年间,往往设法在下议院自己这一方取得多数,不过他并不认为在原则上非依赖多数不可,他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帝国宰相必须对下议院负责 |
B.帝国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C.形式性民主甚于实质性民主 |
D.仍然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
14.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 |
B.确立了共和政体 |
C.实现了民族独立 |
D.增强了民族意识 |
15.
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文翰提出修订《南京条约》问题,要求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但在谈判中要严格避免使用武力。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英国侵华方式发生改变 |
B.中国未能履行条约规定 |
C.英国极力扩大侵华权益 |
D.中国军事实力占据优势 |
16.
鸦片战争后,淸廷财政支出激增,于是为增加收入而广开捐例。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台以下均可捐纳获得官衔。到淸末时期,各省捐纳人员已多得无法安插。当时广开捐例
A.有利于平息当时社会矛盾 |
B.体现了晚淸统治的腐败 |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D.是近代官职制度的创新 |
17.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 |
B.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
C.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
D.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 |
18.
“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鸦片战争后)近百年来中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个战争
A.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D.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
19.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20.
“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
A.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 |
B.退出“一战”的必要性 |
C.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
21.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
22.
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
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
23.
下列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共同纲领》曾作为施政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B.一届人大后,政协主要发挥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功能 |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
D.我国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充分借鉴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经验 |
24.
美国某历史学家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政府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维持美苏两极格局 |
B.推行现实主义外交 |
C.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
D.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
25.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
A.上海合作组织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华沙条约组织 |
D.欧洲煤钢共同体 |
26.
罗斯福曾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罗斯福宣称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我期望对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如此。材料反映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
B.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 |
C.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失败 |
D.美国和苏联的合作已经破裂 |
27.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