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下面是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2)材料三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其标志分别是什么?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一伯里克利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金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下面是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 秦朝的政治制度 |
政治体制 | | |
决策机构或决策者 | | |
合理性 | | |
(2)材料三体现的是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两国分别建立了哪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体?其标志分别是什么?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33题)
2.
古代雅典城邦建立初期,执政官从贵族当中选任。到梭伦时期,拥有丰厚财产的第一、第二等级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执政官。这一变化表明古代雅典
A. 民主政治的正式形成
B. 地域代替了血缘关系
C. 财产等级制度的实施
D. 公民可直接参与政治
A. 民主政治的正式形成
B. 地域代替了血缘关系
C. 财产等级制度的实施
D. 公民可直接参与政治
3.
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人组成500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法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
B.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 |
C.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要特征 |
D.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 |
4.
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能够作为反驳证据的是







A.雅典民主机构 |
B.雅典居民比例 |
C.雅典公民投票用的陶片 |
D.苏格拉底之死 |
5.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
C.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
D.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
6.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9.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
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
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
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11.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A.当时各派的妥协 |
B.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
C.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
D.宪法的不稳定性 |
12.
“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
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
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
13.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规定: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有投票权。这一规定
A.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B.满足了工人阶级的参政愿望 |
C.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
D.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14.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
D.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
15.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的元首” |
C.“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D.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16.
著名历史学家刘祚昌教授认为:1787年宪法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一重大成就”,是一部“进步”的宪法。他的理由是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②具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调和了美国大小州、南北方、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②具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调和了美国大小州、南北方、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7.
中国近代一位学者写道:“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政体特征与材料所述比较接近的近代国家是
A.中华民国 |
B.英国 |
C.美国 |
D.法国 |
19.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20.
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其关键在于对国家权力分配问题的解决。这里的“关键”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光荣革命排除暴力 |
C.国王掌握国家权力 |
D.阶级利益得到调和 |
21.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22.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的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
B.“不流血”一定程度上是与落后势力妥协 |
C.至此国王已经是虚位国家象征 |
D.这次事件总体推动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
23.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24.
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5.
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 |
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 |
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 |
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 |
27.
有学者这样评论新中国初期的一项外交政策,认为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它”的影响下
①朝鲜实现了停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①朝鲜实现了停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8.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时间在印度“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呼声高涨,中印友好掀起热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
B.成为中印两国人民永久友好的保证 |
C.得到了中印两国人民的高度认可 |
D.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原则 |
29.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
30.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
3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32.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33.
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
34.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这一演说词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
B.自由平等原则 |
C.分权制衡原则 |
D.司法独立原则 |
3.选择题- (共3题)
35.若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x1≠x2),恒有 和 成立,则称函数f(x)为“单凸函数”,下列有四个函数:
(1)y=2x;(2)y=lgx;(3) ;(4)y=x2.
(1)y=2x;(2)y=lgx;(3) ;(4)y=x2.
其中是“单凸函数”的序号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