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的不同点。
(2)概括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
材料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的不同点。
(2)概括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1910年间,德国东部地区人口由于大量流失,共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24.0%下降到19.7%,西部地区由于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而使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19%上升到23.1%。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使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所谓的“浮游”群体就是其中之一“浮游”群体基本上属于下层阶层,构成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为谋生而在经济繁荣的各工矿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希图求得更好的收入。季节性工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在柏林,到19世纪70年代,这种“浮游”群体已占总人口的20%~25%。在鲁尔等采矿业发达的地区,“浮游”群体所占比重更大。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天)津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载:“比岁以还,萑苻(指:盗匪)追野,地方不靖,乡村富户既多移寓平、津,而贫苦农民亦因农村破产,无以资生,群相廉集工业中心,谋求生路,因而津埠人口大见增加。查1922年仅有80万人,1931年则增为1388747人。"这些贫苦农民中有人进了工厂,据1922年的统计,天津纺织、面粉、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工人总数有7万多人。到20世纪30年代初,工人和佣工合计超过10万人,其中女性有万余人。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浮游”群体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与德国人口流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相同影响。
材料一1871-1910年间,德国东部地区人口由于大量流失,共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24.0%下降到19.7%,西部地区由于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而使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19%上升到23.1%。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使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所谓的“浮游”群体就是其中之一“浮游”群体基本上属于下层阶层,构成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为谋生而在经济繁荣的各工矿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希图求得更好的收入。季节性工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在柏林,到19世纪70年代,这种“浮游”群体已占总人口的20%~25%。在鲁尔等采矿业发达的地区,“浮游”群体所占比重更大。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材料二 《(天)津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载:“比岁以还,萑苻(指:盗匪)追野,地方不靖,乡村富户既多移寓平、津,而贫苦农民亦因农村破产,无以资生,群相廉集工业中心,谋求生路,因而津埠人口大见增加。查1922年仅有80万人,1931年则增为1388747人。"这些贫苦农民中有人进了工厂,据1922年的统计,天津纺织、面粉、化工、机械等行业的工人总数有7万多人。到20世纪30年代初,工人和佣工合计超过10万人,其中女性有万余人。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浮游”群体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与德国人口流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相同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3.
恩格斯评价:梭伦改革“在制度中加入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通过改革,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逐渐遭到排斥。这说明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
A.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
B.实现全体公民之间的平等 |
C.便于工商业主参政议政 |
D.成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 |
4.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 |
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 |
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
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 |
5.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专制主义色彩 |
B.军国主义色彩 |
C.联邦主义色彩 |
D.民主主义色彩 |
6.
13世纪,英国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局面。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使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
C.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 D.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
7.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A.精明强干 |
B.不谙近代外交 |
C.不顾自身利益 |
D.软弱无能 |
8.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在两广总督府发现了《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批准文本,这些应该由中央朝廷保管的重要文件却在地方官府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A. 条约涉及广州便于执行
B. 传统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 交通不便条约就近存放
D. 条约丧权辱国不敢上奏
9.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
B.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
C.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
D.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
10.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曾这样评论某书:“……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该是
A.《天演论》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海国图志》 |
11.
“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该组织的出现
A.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
B.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 |
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 |
D.标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12.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线、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达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
13.
1609年,荷兰人格劳修斯匿名发行的《海洋自由论》一书,曾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的。”格劳修斯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荷兰
A.为了获取商品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
B.已经完成海军军队的近代化改革 |
C.以重商主义推动了海上自由贸易 |
D.力图打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
14.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15.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
16.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说:“人的发现,便是敢于尽量地生活着,敢于丰富地生活着。宇宙的发现,却是智识的加添和科学及地理上的种种发现,它们大抵也是人的发现的效果。”材料意在强调
A.智者运动的意义 |
B.文艺复兴的意义 |
C.宗教改革的意义 |
D.启蒙运动的意义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